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临床上微量泵多用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输血、输液、高浓度补钾以及持续输入镇痛镇静药物。心脏手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经常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采用微量泵从深静脉导管输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与分析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2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内皮素-1水平更低,一氧化氮水平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满意程度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可缓解临床症状,还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片降压疗效及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病人115例,口服氨氯地平片5~10 mg/d,共治疗32周,治疗期间检测血压和心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前后血压降低(P<0.05)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明显(P<0.05),其中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降低更为显著(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片能有效控制血压,对轻中度高血压有较好疗效,能逆转左室肥厚,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胸患者的手术前后焦虑状态的程度和特点,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zung氏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对90例开胸患者进行焦虑状态测评.结果 开胸患者术前、术后均存在焦虑且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0.05),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焦虑状态不同,<50岁的中青年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焦虑严重.结论 通过对开胸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的调查,提示开胸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教育,争取家属的配合对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有积极作用,从而可能提高开胸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7岁,主因发作性心悸、胸闷1年余,加重伴头晕、黑矇12 h入院。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QT间期延长。拟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故术前行临时心脏起搏术,出现临时起搏电极感知起搏不良,造成短长短现象,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经调整电极位置起搏正常后,再未发生TdP。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52岁,主因反复心悸3天,加重6小时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行"盆腔脓肿"手术,手术后基本卧床,10天来右下肢疼痛史.患者3天前无诱因突发心悸,伴出汗,持续8小时不缓解,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70次/min,经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商品名:心律平)70 mg转为窦性心律.6小时前夜间睡眠中再次发作心悸,经反复静脉注射心律平、毛花苷C(商品名:西地兰)、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无效入院.  相似文献   
7.
王景艳 《北方药学》2011,8(10):32-32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特征,以提高乳腺乳头状肿瘤病理分析诊断的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的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共45例,对患者的病理分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乳腺乳头状肿瘤中,乳腺乳头状癌22例(48.9%)、大导管乳头状瘤6例(13.3%)、中小导管乳头状瘤8例(17.7%)、乳腺乳头状腺瘤5例(11.1%)、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4例(9.0%)。结论:乳腺乳头状癌及中小导管乳头状瘤的发病率高,病理特征不典型,应作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对于促进乳腺疾病诊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景艳 《北方药学》2011,8(9):78-78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间质瘤的病理特征,旨在提高此症的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20例子宫内膜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肉眼观察,9例瘤体在子宫黏膜以下,直径2.4~4.8cm;11例瘤体在子宫肌壁之间,直径4.6~8.0cm.经镜下观察,16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  相似文献   
9.
医学语言的文化功能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医学模式确立过程中,随着对医学语言研究的不断推进,其价值和地位日显重要和突出。医学语言具有丰厚的文化意义,在最为明显的层面上,它决定了临床实践的价值,奠定了医学科学的发展根基,拓展了语言和文学的覆盖面,推动了哲学反思的终极化;在间接或衍生层面上,医学语言承载着负面的致病作用,体现着自然科学的美学意蕴,打通了医学与军事兵法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医学模式确立过程中,对医学语言的研究不断推进,其价值和地位日显重要和突出。医学语言具有丰厚的文化意义,在最为明显的层面上,它决定了临床实践的价值,奠定了医学科学的发展根基,拓展了语言和文学的覆盖面,推动了哲学反思的终极化;在间接或衍生层面上,医学语言承载着负面的致病作用,体现着自然科学的美学意蕴,打通了医学与军事兵法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