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途径对马疫锥虫动基体DNA(kDNA)诱导正常小鼠产生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其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将马疫锥虫kDNA与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混合,通过皮下、腹腔、肌肉及静脉等途径注射入正常BALB/C小鼠。8周后,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亚型及滴度、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补体C3、24h尿蛋白浓度、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强度、肾组织病变活动指数等,并分析肾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上述各组小鼠产生IgG型抗dsDNA抗体量及肾损害程度依次为:皮下组>腹腔组>肌肉组>静脉组(P<0.05);IgG型抗dsDNA抗体与肾组织病变活动指数呈正相关。结论不同免疫途径对马疫锥虫kDNA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有明显不同影响,其导致的狼疮样肾脏损害与该抗体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角朊细胞调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用于诊断梅毒的血清试验主要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偏低,有一定假阳性,且只能半定量检测其滴度,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寻找更好的试验方法,借鉴国外已开展的新技术,我们初步探讨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J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tiCedo."Pinhh血es,ACA)在梅毒筛诊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试验血清:病例组血清收集于我院性病门诊患者ho例,均有非婚性接触史或夫妇一方有性病史。女28例,男32例,年龄对一45岁,平均32岁。其中一期梅毒26…  相似文献   
5.
SLE的BXSB小鼠模型病情进展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动物模型BXSB小鼠疾病进展状况。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月份的BXSB小鼠的24小时尿蛋白含量、血清抗核抗体滴度及其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状况。结果:雄性BXSB小鼠2月龄出现肾脏病理改变,3月龄出现临床指标改变。雌性BXSB小鼠4月龄出现肾脏病理改变,5月龄出现临床指标改变,3月龄后BXSB雄性小鼠的各指标均较雌性高。结论:3月龄雄性BXSB小鼠处于狼疮肾炎阶段。雄性BXSB小鼠较雌性在发病早日严重;在判断病情、作诊断时,应多项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BXSB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δ-ALA-PDT)治疗BXSB小鼠的疗效.方法将3月龄BXSB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δ-氨基酮戊酸(δ-ALA)腹腔内注射、单纯照光(SPT)、δ-ALA-PDT治疗,测定其24 h尿蛋白的含量、血清抗核抗体的滴度,及其肾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结果δ-ALA-PDT组小鼠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3组.结论δ-ALA-PDT可减缓BXSB小鼠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动力学反应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泌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0.O~12.8mol/L的5-氨基酮戊酸(AI。A)与HaCa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胞内原卟啉IX(PpIX)含量;经632.8nrfl激光照射后测定细胞死亡率。依据细胞死亡率(0%~10%)确定ALA浓度区间(0.0~1.6mmol/L),继而检测该区间内细胞(包括照射组与非照射组)上清液中白介素-1α(IL-1α)、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一1(ET-1)和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ALA浓度可调控胞内PpIX含量和光动力反应强度,在0.O~1.6mmol/L:区间与细胞死亡率(≤10%)呈线性正相关(rs=0.451,r2=0.606,P〈0.05),且IL—1α、bFGF和TNF-α水平随着ALA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皆P〈0.05),IL-6和ET-1水平则无显著变化(皆P〉0.05)。结论通过增强光动力反应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以提高对某些皮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对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疾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1]。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的一个原型,而皮肤损害是红斑狼疮的一个突出表现。为研究细胞凋亡与红斑狼疮皮损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采取原位DNA断裂位点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1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9例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不同病程的皮损进行了表皮角朊细胞凋亡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13例SLE和9例DLE皮损标本均来自我科1995年1月至1997年4月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石蜡包埋组织。SLE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分类标准。DLE根据皮疹、…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ACA在SLE中出现的频率及其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0例SLE患者血清中ACA进行检测,并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1.正常人IgG、IgM、IgA型ACA的结合指数(BI)值分别为1.48±0.43、1.46±0.43和1.00±0.33.2.SLE组BI值IgG-ACA、IgM-ACA、IgA-ACA分别为3.04±1.25、3.07±1.61、1.96±1.05,与正常组BI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ACA与SLE患者部分临床表现如血小板减少、血管炎、肾脏病变、雷诺现象及实验室指标如低补体C3有一定的相关关系.4.ACA与抗核抗体(ANA)之间呈直线相关,ANA分别与IgG-ACA相关,r=0.912;与IgM-ACA相关,r=0.870;与IgA-ACA相关,r=0.758.P值均<0.01.结论1.SLE组ACA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ACA与SLE患者血管损害、血小板减少等密切相关.3.各型ACA与ANA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说明ACA值可以作为评价SL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特殊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糠秕马拉色菌是寄生于正常人体皮肤的常见菌群之一,当寄生密度增加时可由腐生性酵母型转化为致病性菌丝型而致花斑癣[1,2]。糠秕马拉色菌还可引起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些特殊部位感染。一、股部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8~36岁;病程1周至2年。6例曾用达克宁霜等药治疗时愈时发,所有患者在检查前3周内未接受过系统或局部治疗。在双股内侧和腹股沟有大片红斑,少许丘疹,边缘清楚,稍隆起,表面有细小糠状鳞屑。多处取皮屑氢氧化钾涂片和Parker蓝/黑墨水染色镜检时,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