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掌跖脓疱病(pustttlosis palmaris et plantaris,PPP)、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continua,A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对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或链球菌粉干制剂OK-432的增殖反应,探讨几种疾病的关系.方法 分离提取PPP、GPP、PV、AC及健康患者PBMC,分别加入IL-2或OK-432,第6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并测定DNA含量.结果 PPP、GPP、PV、A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PBMC对IL-2的增殖反应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PP、PV、AC患者的PBMC对OK-432呈低增殖反应,与健康对照组或PP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PP患者的PBMC对OK-432呈高增殖反应,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PP和健康对照组对OK-432的反应相似,而与其它几种疾病反应不同,提示PPP与其它几种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背景.  相似文献   
2.
瘢痕内剥切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瘢痕内剥除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34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年龄22~65岁,女性30例,男性4例,瘢痕疙瘩为不规则圆形、椭圆形、哑铃形等形状,体积0.5cm&#215;0.5cm&#215;0.7cm~4.2cm&#215;3.0cm&#215;5cm,病程1~40年。采用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术后即刻及后续联合得宝松瘢痕内注射治疗2~9次,0.1~1ml/次,两次之间间隔4周。结果:随访1~3年,30例瘢痕疙瘩变为线状或萎缩性瘢痕,治愈率73.5%,控制率14.7%,4例无效。结论: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联合得宝松注射辅助治疗耳部瘢痕疙瘩安全高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甲真菌病是甲病变最常见的原因,皮肤病中发病率为2%~13%,占浅部真菌感染的30%.长期以来甲真菌病的公认诊断标准是临床表现加至少一项真菌检查,即甲真菌直接镜检和(或)真菌培养阳性.从以往研究资料中发现甲真菌培养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而目前尚缺乏可靠资料对直接镜检法的敏感性做出准确评价[1].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敏感性很高,但由于耗时较长,故不便于临床应用.因此,寻找出一种更快速、可靠的方法确诊甲真菌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脂囊瘤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18~67岁,平均31.2岁;病程1~20年,平均6.9年;临床表现颈、前胸、上臂及腋下出现1~2 cm皮损,明显高出皮表,皮色、淡黄色或淡蓝色[1].采用5-氟脲嘧啶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用1 ml注射器按1∶1配量抽取药液后刺入皮损内缓慢推注至皮损部分发白隆起,每2周1次,每次不超过5 ml,如皮损较大或数量较多则分次治疗,1个月为1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黑龙江地区502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近年孢子丝菌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防治孢子丝菌病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2014年4月—2017年4月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经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及真菌培养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的5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1:2,平均年龄49.7岁,以41~65岁人群最为多见。66.5%的患者在冬春两季发病,76.2%的患者为农民,37.8%的患者有明确外伤史。皮肤固定型占74.9%、皮肤淋巴管型24.9%、皮肤播散型0.2%。患者对碘化钾、特比萘芬治疗反应良好。结论孢子丝菌病在黑龙江地区发病率高,其流行病学特点与吉林省、辽宁省相似,但不同于其他国家。碘化钾、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是其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女,55岁,左面部红肿大疱,发热10天加重5天。于10天前因镶牙装冠,牙龈破溃后肿胀疼痛,第3天面部红斑肿胀疼痛,陆续出现水疱,体温38℃,自服消炎药(药名不详)2片每日3次,共5天,病情渐加重。红肿面积扩大、水疱增大,疼痛剧烈、左眼睑不能睁开,发烧39.2℃,伴头痛、心慌、恶心,周身不适故门诊以颜面丹毒收入院治疗。体检:患者表情痛苦,查体合作。T39.4℃,R20次,分,P108次,分.BP110/80mmHg。颈及耳后淋巴结肿大,黄豆大小、质软、触痛,活动好。心、肺听诊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病理征阴性。皮肤科检查:鼻及左面颊至眉弓以上红斑肿胀、皮温增高、界限清楚,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6岁.躯干红斑丘疹,伴瘙痒5天,加重2天.1周前因左足部外伤静滴环丙沙星,口服阿莫西林胶囊,5天前躯干出现少量散在红斑丘疹,逐渐增多,当地医院以"药疹"予地塞米松静滴,2天前周身泛发皮疹,T 38℃.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即有头晕、恶心,BP 75/50mmHg,T39.2℃,心率110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房颤.立即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静滴;多巴胺160mg静滴,5滴/min;参麦注射液100mL静滴.2h后BP85/65mmHg,心率130次/min.体检:一般状态欠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短帚霉的致病性,探讨系统性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给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注射短帚霉菌悬液,对处死及自然死亡小鼠各脏器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和逆培养。结果 在接种后早期即发生各脏器侵袭,免疫受损组小鼠坏死组织出现早,脾内多形核白细胞减少。结论 短帚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条件致病菌,真菌穿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感染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多形核巨细胞在感染早期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及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46例,男54例,女92例;年龄23—89岁;病程3d-9年;顿挫型6例,带状疱疹46例,疱疹后遗神经痛94例;受累神经有肋间神经、腰骶神经、三叉神经及臂丛神经。146例均采用留置针埋置方法治疗:找准痛点进针,有水疱时在疱疹的边缘对准痛点呈35。刺入皮下后水平进针,拔出针芯后将软套管留置皮下,用针数量视皮损范围的大小而定,胶布固定针柄,根据病情留置1—3d后拔出,带状疱疹患者同时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5~0.75g,每日1-2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