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估计怀化市洪江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为今后预测该地与吸毒相关情况服务。方法 应用Poison分布期望值可信限表,确定样本大小。应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采用访谈方式获得数据,估计吸毒总人数。采用当年在所监测的感染率推算感染人数。结果 最优分配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共调查1388人,发现吸毒人员24人,占1.73%;洪江区总人口为72709人,估计总吸毒人数1258人。结论 该方法可以满足对吸毒人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洪江区艾滋病(AIDS)疫情现状及流行形势,提出今后防治工作的措施。方法对1998年以来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据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7年12月全区累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病人117人,其中病人77人,累计感染率155.59/10万(117/75200),病死率66.23%(51/77)。结论洪江区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主要分布在城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注射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有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监测和行为干预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及其与临床的联系。方法 收集20例胃肠道MALT淋巴瘤,采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0例胃肠道MALT淋巴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率2.3:1。平均年龄48.2岁(22-65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部位以贲门最多见,其次为回盲部。病理学以低度恶笥淋巴瘤多见,经免疫组化标记证实全部为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本病衰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忠  潘虎  黄秀琴  李午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2):128-128,F003
探讨血小板参数检测在慢性肝病中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价值。对28例慢性肝病患病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肝纤指标(HA、LN和IV-C)进行对比分析。单纯血小板降低组的肝纤维标增高幅度和增高频率与血小板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次MPV和PDW同时升作为血小板参数异常分组时,则极为显著。血小板三项参数检测作为一种筛查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补充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2004年10月~2005年3月使用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易启康(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手足癣、体股癣等浅部真菌病10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又称重叠结缔组织病,表现为同一患者身上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确诊的结缔组织病:我科最近收治1例以双侧腮腺肿大为首发症状被误诊为腮腺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叠干燥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检测37例Ⅱ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血糖(BG)、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于胰岛紊药物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代谢,BG、TG、TC均明显升高,而HDL下降,治疗后,BG、TG、TC依次下降,P值分别P<0.001、P>0.01、P<0.05.HDL上升,P<0.05急性代谢性紊乱控制后的BG,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治疗常见皮肤病的疗效。方法200例浅部真菌病军人患者随机分两组,为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外用治疗组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对照组各100例。400例皮炎、湿疹军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外用治疗组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对照组各200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有效率。结果浅部真菌病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4%和65%,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炎、湿疹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5%和70.5%,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对浅部真菌病和皮炎、湿疹等军人常见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抗组胺药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地塞米松、环孢素等药物和皮肤组织体外共培养,同时加入组胺、花生四烯酸等致炎刺激物,培养24h后逆转录PCR法测定上述药物作用后皮肤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CP-3、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因子(RANTES)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等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递质的含量。结果:咪唑斯汀组中MCP-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组;MCP-3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组;eotaxin和RANTES的表达显著低于氯雷他定组(P<0.05);培养上清液中的IL-4含量显著低于非索非那定组,IL-5的含量显著低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组,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氯雷他定组(P<0.05)。结论:比较不同的抗组胺药,咪唑斯汀显示有较强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S区编码产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了进一步明确 HBV基因组 S区编码产物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90份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HBsAg·PHSA-Re、Pre-S1和 Pre-S2,并与 HBVM及 HBVDNA P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抗 HBc、HBsAg·PHSA-Re、HBVDNA(PCR)及 Pre-S2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分别为87.8%、73.3%、72.2%和64.4%,以HBVDNA作为HBV感染的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BsAg·PHSA-Re与 HBVDNA和HBeAg的符合率最高,分别为 76.7 %和 74.7 %;MBsAg·PHSA-Re与 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HBsAg·PHSA-Re做为早期诊断HBV感染及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方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血清学指标,Pre-S2也可作为HBV复制活跃的标志之一,用于急慢性肝炎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