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从由亚硝基呱诱导产生的无荚膜新型隐球菌突变株的3种培养方法中,筛选出以化学纯的Pine枸椽酸盐液体培养基为最佳方法。在这种培养基中培养3天后,移种于无氮培养基继续培养6天。这两种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分别进行Triton×100缓冲液、冷稀释的碱性氢化硼、热稀释的醋酸、第2次碱性氢化硼4个阶段的乳糖-木糖-甘露聚糖提取合适条件的研究,发现在培养3天和9天龄的两种酵母细胞上清液中都有乳糖-木糖-甘露聚糖抗原,碱提取物中含水溶性乳糖-木糖-甘露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稀酸处理可使细胞释出少量碳水化合物;第2次碱提取9天龄细胞可获得大量葡聚糖和乳糖-木糖-甘露聚糖。免疫电泳证实:可溶性非透析的细胞提取物与培养上清液抗原性是一致的。各阶段提取后的细胞残渣中,用气-液相色谱没有检测到乳糖、木糖、甘露糖单糖成份。透射电镜观察在Pine枸椽酸盐液体培养基上培养3天的细胞,其胞壁呈电子致密内层、疏松层、  相似文献   
2.
DNA中鸟嘌呤加胞嘧啶克分子百分比含量(G Cmol%)值是一种间接反映两个物种核中DNA序列相似性的遗传指标之一.自从Lee和Belozersky把G Cmol%值用作细菌分类鉴定遗传指标以后,G Cmol%值在微生物分类鉴定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在真菌方面,国外于60年代已有报道,而国内  相似文献   
3.
SLE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临床上易误诊,现报告2例如下。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42岁。因面部、双下肢水肿伴面、胸部红斑、关节疼1年多,经治后,病情反复,于1995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以“SLE”收住院。查体:T38.7℃,P102次/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证实维甲酸治疗类固醇引起的皮肤萎缩作用,作者对照研究了无毛鼠外用丙酸氯倍他索3周(诱导萎缩),随后用维甲酸外用治疗3周,通过组织学、免疫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观察了皮肤萎缩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综述了近年有关神经性炎症在银屑病致病作用方面的研究,其主要依据有①应激加重银屑病;②感觉神经的损害导致银屑病斑块的消退;③银屑病皮损中神经多肽的量增加;④神经多肽是炎症性的,并能诱导角朊细胞增殖;⑤神经多肽调节药物对银屑病是有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男、36岁,因右膝部皮肤反复溃烂、增生4年于1993年5月12日入院。患者4年前于右膝内侧皮肤出现一红色丘疹,时觉瘙痒,搔抓后糜烂、疼痛。曾在当地医院诊为深部真菌病,以5%碘化钾10ml每日3次及酮康唑0.2每日2次口服等治疗无效。创面扩大且形成溃疡,边缘隆起。后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均阴性,皮肤病理检查示肉芽肿伴毛囊化脓性炎症。又以泼尼松40mg/d、硫唑嘌呤150mg/d、雷公藤多甙片4片/d口服,及醋酸去炎松局部封闭治疗。溃疡愈合后以泼尼松5mg/d维持治疗。一月后瘢痕周围又出现红色丘疹和结节,部分糜烂伴少许脓性分泌物,并逐步融合成斑块。斑块周围继续出现新的结节。皮损如此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的神经发病机理和神经药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综述了近年有关神经性炎症的银屑病致病作用方面的研究,其主要依据有:(1)应激加重银屑病;(2)感觉神经的损害导致银屑病斑块的消退;(3)银屑病皮损中神经多肽的量增加;(4)神经多肽是炎症性的,并能诱导角朊细胞增殖;(5)神经多肽调节药物对银屑病是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