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8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活检组织的疾病构成及临床和病理诊断情况。方法 回顾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2010年6月至2018年11月采用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29 987例患者,分析组织病理和诊断情况。结果 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确诊的皮肤疾病分为33大类,242种。常见的疾病类别分别为表皮肿瘤(2 931例,9.77%)、结缔组织病(2 809例,9.37%)、黑素细胞性肿瘤(2 078例,6.93%)、红斑鳞屑脓疱性皮肤病(1 376例,4.59%)、苔藓样皮肤病(1 291例,4.31%)、变态反应和湿疹类(1 282例,4.28%)及感染性疾病(1 156例,3.86%)等。常见疾病为硬皮病(1 887例,6.29%)、色素痣(1 755例,5.85%)、脂溢性角化(1 136例,3.79%)、湿疹(1 089例,3.63%)、银屑病(881例,2.94%)、扁平苔藓(867例,2.89%)、红斑狼疮(638例,2.13%)、天疱疮(549例,1.83%)和基底细胞癌(501例,1.67%)等。扁平苔藓、大疱性类天疱疮、环状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等的临床诊断不符合率高,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较低。结论 本院皮肤活检组织中表皮肿瘤、结缔组织病、黑素细胞性肿瘤、红斑鳞屑脓疱性皮肤病、苔藓样皮肤病、变态反应和湿疹类占比高。部分皮肤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低,对此类疾病需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皮肤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7例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患者的25处皮损。结果:皮损表现为散在血管模式20处,无血管模式5处;蓝灰色卵圆巢21处,多发性蓝灰色点及小球16处,不典型血管15处,无结构区13处,色素减退12处,线性毛细血管扩张11处,出血/溃疡11处,枫叶状结构10处,螺旋状血管10处,分支状血管7处,乳红色小球7处,红白背景下无结构区7处,逗号样血管5处,乳红色小点4处,轮幅样结构2处。结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皮肤镜常见表现为散在血管模式,蓝灰色卵圆巢及多发性蓝灰色点及小球。  相似文献   
3.
高频微针电灼仪治疗24例中重度腋臭患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使用高频微针电灼仪治疗腋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中重度腋臭患者24例,使用高频微针电灼仪(BodyTiteTM)进行单次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视觉-气味计分量表(VAS)评价腋下气味,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取患者腋下皮肤组织行病理学活检.结果 VAS量表评估显示,24例中22例达到并维持≥12周的症状缓解,平均气味评分下降率(VAS%)50% ~ 100%,1例治疗后12周腋臭复发,1例未获得临床缓解.SF-36量表评估显示,治疗前患者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领域得分[M(P0~P100)]分别为77.50(62.50~100.00)、66.67(33.30 ~ 100.00)、55.00(48.88 ~ 72.00),治疗后分别升至100.00(62.00 ~ 112.50)、100.00(33.30 ~ 110.00)、68.00 (48.00~ 80.0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织病理显示,治疗后22例汗腺导管细胞出现明显变性、坏死,2例出现表皮损伤.安全性方面,1例治疗后出现单侧上肢疼痛,2例出现小面积皮肤烫伤样改变.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7~ 14d.结论 高频微针电灼仪治疗腋臭临床有效率高,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报告3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症。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均>50岁。皮损均表现为单个有少量鳞屑的红褐色斑,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大致呈带状分布,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扁平苔藓样角化症是一种不同于扁平苔藓和脂溢性角化病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Vohwinkel syndrome,vs)是一种罕见的以残毁性掌跖角化为特征的疾病,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多数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诊断标准.北京协和医院于2006年8月22 日收治1例男性VS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与其皮肤、口腔黏膜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对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的天疱疮抗体滴度与治疗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控制剂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55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结果:抗Dsg1抗体水平与患者皮肤损害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Dsg3抗体水平与口腔黏膜损害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天疱疮患者血清IIF滴度与抗Dsg1抗体水平相关(P<0.01),寻常型天疱疮患者IIF滴度与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均有相关性(P分别<0.01和<0.05)。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皮质类固醇控制剂量与抗Dsg1抗体水平和IIF滴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天疱疮患者抗Dsg1和抗Dsg3抗体对天疱疮的临床诊断、分型、衡量口腔黏膜和皮肤损害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和皮肤镜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精确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组织病理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3例BCC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36处BCC皮损的高频超声及皮肤镜检查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将病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超声和皮肤镜特征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 高危型BCC皮损4处,低危型皮损32处。二组间的超声表现重叠大,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点状强回声和后方回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24处(75%)低危BCC病灶局限于真皮层内,4处高危病灶均累及皮下组织,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5例BCC皮损,除了临床易于发现的皮损外,超声可发现临床易被忽略的微小病灶或深度不可见的病灶。高危组和低危组BCC的皮肤镜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4处高危型BCC均未见轮幅样区域、乳红色无结构区、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或彩虹模式。超声下皮损内点状强回声与皮肤镜下粟粒样囊肿的简单匹配系数为36.1%,表皮层强回声不连续与皮肤镜下溃疡或糜烂的简单匹配系数为75.0%。结论 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可以为术前判定BCC病灶的风险性提供重要信息。皮肤高频超声可显示临床易被忽略的潜在病灶。  相似文献   
8.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disseminated eosinophilic collagen disease)是一种少见的全身性疾病,属于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国内少见报道。我科最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cytophagic histocytic panniculitis.CH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病理学特征为良性组织细胞浸润脂肪组织,产生㈩血、坏死性脂膜炎。本病可有多器官受累.表现为反复发热、浆膜炎、肝脾肿大等,为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综合征)的一个亚型。本文报告1例CHP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期望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CHP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57岁男性肺癌患者应用帕博利珠单抗后诱发银屑病并复习相关文献。临床表现为斑块型银屑病合并掌跖脓疱病和严重甲受累,既往无银屑病史或家族史。组织病理符合银屑病。经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后病情控制。回顾文献,共有2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发银屑病的报道。大多数患者为老年男性,以肺癌和黑素瘤为主,最常报道的诱发药物为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从首次用药到出现皮损的中位时间为9周,临床表现以斑块型银屑病为主,组织病理特点与经典银屑病类似,所有患者经外用药、光疗和/或系统治疗后皮损改善,大部分患者无需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