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发热、呼吸困难、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三系减少等,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目前尚未见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5岁,于2009年11月23日单位体检发现右肾占位.腹部超声示右肾下极探及大小8.3 cm×7.4 cm低回声光团,其内可见少许无回声暗区,边界清,向包膜外突出,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未见明显异常光团,左肾、双测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均未见明显异常.B超诊断:右肾占位,性质待排.进一步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右肾下极可见一稍低密度肿块影,内见低密度坏死影,边界不清,突出于肾轮廓之外,增强扫描动脉见较明显强化,下腔及肾静脉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改变;左肾大小、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CTA示右肾肿瘤血管丰富,主要供血动脉为右侧肋间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研究拟探索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比较了混合的鼻咽癌细胞株与混合的非癌人鼻咽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MILANO在线分析程序,寻找已知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免疫组化分析鉴定重要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结果的可靠性。结果MI-NANO分析所有差异表达基因后发现,在鼻咽癌细胞中表达下调比较明显的TGFBR2基因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在TGFβ抑制性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病过程,而且该基因在鼻咽癌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在免疫组化共检测了56个非癌鼻咽组织和49个鼻咽癌组织后,Mann-Whitney test统计分析发现,与非癌鼻咽组织相比,TGFBR2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1)。结论TGFBR2参与了鼻咽癌发病过程,其表达下调可能促进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但是否与转移、预后及复发等临床参数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7.
8.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起源于交感神经嵴细胞,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后纵隔及腹膜后发生率较高,发生于肾上腺较为罕见[1],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CT 常显示为肾上腺区孤立性肿块,往往容易误诊为腺瘤。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adrenal ganglioneuromas,AGN)和20例腺瘤的资料,探讨 AGN 及腺瘤的 CT 鉴别点,旨在提高对 AGN 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K-ras基因状态及ras蛋白表达在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分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80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ras蛋白的表达;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癌组织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ras蛋白阳性50例(27.8%),ras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肠型印戒细胞癌中显著高于胃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中,r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随着肿瘤侵袭、演进及临床分期的升高,r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K-ras基因突变型22例(12.2%).所有突变位点均位于12密码子,突变类型包括:GGT→AGT 1例,GGT→TGT 1例,GGT→GCT 2例,GGT→GTT 8例,GGT→GAT 10例.13密码子未发现突变.肠型印戒细胞癌K-ras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胃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P<0.05).K-ras基因突变型病例r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K-ras基因野生型病例(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as蛋白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ras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癌侵袭潜能、淋巴结转移相关,ras蛋白表达和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免疫表型变化存在相关性,它们在癌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2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并进行分析。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17年4月收治2例BPDCN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例为误诊病例。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两例均为成年女性,以皮肤瘀斑为首发症状就诊。组织病理表现为形态单一的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密集分布于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间,但不侵犯表皮。免疫组化示瘤细胞表达CD123、CD4、CD56、CD43,但CD20、CD3、CD8、TIA-1、粒酶B、Td T、MPO、CD68等均不表达,EB病毒编码RNA(EBER)检测阴性。结论 BPDCN是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预后差。常以无特异性的皮肤损害开始,易造成误诊。早期正确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