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7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心磷脂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出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151份SLE血清ACL。结果:IgG型,IgA型和IgM型ACL阳性率分别为44.3%,20%和22.6%。ACL阳性组狼疮活动性和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ACL阳性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和抗dsDNA抗体的检出高于阴性组。结论;ACL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临床分离的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了解医院2001~2003年临床分离的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的变迁,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1~2003年就诊的可疑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进行解脲脲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2001年1 386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1 003例;2002年1 015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801例;2003年908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691例;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3年中耐药性均<4%;交沙霉素的耐药性2003年显著上升;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均较高,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性呈较高水平。结论解脲脲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定期监测解脲脲支原体的耐药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progressive macular hypomelanosis,PMH)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的痤疮丙酸杆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HaCaT)细胞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株,分别加入分离自PMH的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NCTC73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6、TNF-α的分泌量。结果 PMH患者中分离的痤疮丙酸杆菌与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株共培养后,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FN-γ和IL-6,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NCTC737相比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皮损中分离出的痤疮丙酸杆菌可刺激HaCaT细胞分泌IFN-γ、IL-6、TNF-α,提示可能是皮损色素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1],茶多酚临床治疗白癜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其各类组分在临床治疗白癜风所发挥的作用还未见报道。1材料与方法1.1动物C57BL/6(B6)小鼠,体质量(20±2)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主要药品与试剂H2O2、EGCG均购自美国Sigma公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癜风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MITF)及其转录调控的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与白癜风临床类型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不同病程的寻常型白癜风(VV)12例和节段型白癜风(SV)8例,分别取白斑区、白斑边缘正常肤色区和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的表皮片,经组织学确定其表皮的完整性。透射电镜观察10例患者(VV 6例,SV 4例)不同区表皮黑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对所有20例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的表皮片黑素细胞进行培养,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 MITF及其转录调控的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10例中7例白斑区表皮内未见黑素细胞,1例短病程和2例长病程VV分别可见少量黑素体显著减少或缺失的黑素细胞;白斑边缘正常肤色区,6例VV中,3例病程小于15个月者可见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异常,而4例SV中仅1例异常;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10例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均正常。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MITF及其转录调控TRP的表达:VV的MITF表达下调与TYR、TYRP1、TYRP2的表达下调一致;SV存在MITF显著表达下调,而TYR、TYRP1、TYRP2几均正常表达。结论 VV和SV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和MITF转录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种胎盘制剂治疗儿童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儿童白癜风182例,分为3组,分别采用黑素生成素、人胎盘组织液以及人胎盘脂多糖3种药物外用,3组均联合红外线照射,每天照射2次,每次20 min,照射期间每隔5 min搽药液1次。结果 黑素生成素治疗组治疗儿童白癜风有效率为75.65%;人胎盘组织液组有效率35.00%;人胎盘脂多糖组有效率44.44%,3种胎盘制剂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尤其是对于头皮较大面积患者,黑素生成素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3种胎盘制剂外用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儿童白癜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白癜风患者皮损处核因子E2p45相关因子2核转位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白癜风患者皮损处是否存在核因子E2p45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异常.方法 应用试剂盒检测8例表皮移植白癜风患者皮损处与正常供皮处疱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法鉴定8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皮损处与正常供皮处表皮细胞以及3例健康对照包皮原代培养的表皮细胞中Nrf2的表达,同时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样本中表皮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 皮损处SOD与CA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供皮处(P<0.05),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供皮处(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健康对照、患者正常供皮处Nrf2在表皮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而患者皮损处Nrf2表达主要集中在胞质,胞核中表达量非常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核蛋白中Nrf2表达水平,白癜风患者皮损处(0.11±0.03)明显低于正常供皮处(0.27±0.06)和健康对照(0.32±0.02,均P<0.01);胞质蛋白Nrf2表达水平,皮损处(0.63±0.04)与正常供皮处(0.61±0.03)和健康对照(0.65±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皮损处表皮细胞存在Nrf2核转位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雌二醇和中波紫外线( UVB)辐射对豚鼠背部棕色皮肤中黑素代谢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及UVB在皮肤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花色豚鼠,设立溶媒对照组、UVB照射组、雌二醇处理组和雌二醇预处理后UVB照射组(雌二醇+UVB组);雌二醇浓度设为3.67×10-5、3.67×10-4、3.67×10-3 mol/L;UVB 照射剂量统一为500 mJ/cm2。采用皮肤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简称皮肤CT)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观察雌二醇和UVB对黑素小体合成及降解的影响。结果①一定浓度雌二醇可加深豚鼠皮肤色素沉着,且随着雌二醇浓度的递增,沉着程度逐渐加深(P<0.05)。② UVB照射组豚鼠皮肤色素沉着较未照射组明显增加(P<0.05)。③ UVB照射后豚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自噬体增加,而雌二醇处理后自噬体减少。结论雌二醇及UVB照射均可促进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黑素小体合成有关,黑素小体的降解异常也参与了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支原体的药敏情况.以提高治疗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我们应用IST试剂盒对162例患者进行了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结果检出Uu154(95.1%).Mh 66例(41.5%).Uu对抗生素敏感性依次为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毒.氧氟沙星.红霉素:Mh依次为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毒.氧氟沙星.红霉素。这对于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清中抗酪氨酸酶抗体的检测与白癜风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氦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抗酪氯酸酶IgG、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平均滴度为0.31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82(P〈0.001);抗酪氨酸酶IgM抗体平均滴度为0.23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65(P〈0.001),②活动期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稳定期白癫风患者(均P〈0.001);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均P〈0.001)。③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性呈正相关(均P〈0.001);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M抗体阳性呈正相关(均P〈0.001)。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结论:白癜风患并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