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5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20年前于右侧下眼睑近内眦处出现一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特殊处理。皮损缓慢增大,近半年来皮损增大明显,至我科门诊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lα(MIP-1α);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在皮肌炎患者皮损和肌肉组织的表达,探讨MCP-1、MIP-1α、RANTES与皮肌炎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1975年Bohan and Peter提出的皮肌炎诊断标准(即B/P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皮肌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肌肉及皮损组织中MCP-1、MIP-1α、RANTES的表达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皮肌炎肌肉及皮损中MCP-1在炎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65.4%、4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皮肌炎皮损中MIP-1α、RAN-TES在真皮炎性细胞表达率均为42.3%,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皮肌炎肌肉组织炎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8.5%、15.4%,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在皮肌炎皮损炎性反应中,MCP-1、MIP-1α和RANTES均可能参与反应;②在皮肌炎肌肉损伤炎性反应中,仅MCP-1参与,而MIP-1α和RANTES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2岁.因双上肢皮肤硬肿5年,累及全身伴吞咽困难半年,于2008年6月25日就诊并收住我科.2003年无明显诱因患者左手腕皮肤出现绷紧感,触之较硬,无吞咽困难,外院诊断为"黏液水肿性苔藓"(未行组织病理检查),给予雷公藤多苷等治疗效果不佳.皮损渐扩大累及双上肢及肩部,近半年皮损进展明显,累及躯干、四肢及面部,出现张口受限,闭合不全,吞咽困难及呛咳.发病期间食欲差,二便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4.
鲍温病(Bowen disease)亦称原位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moma in situ)表现为孤立性界限清楚的暗红色斑片,表面常有结痂和渗出。有时与湿疹不易鉴别,现报告2例我科接诊的长期误诊的鲍温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并探讨其敏感性与毒力的相关性。方法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分离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的124株菌株,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的M27-A方案进行氟康唑药物敏感实验;并测定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敏感组和耐药组的磷脂酶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阳性率及活力。结果 124株白假丝酵母菌中68.55%对氟康唑敏感;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敏感株和耐药株磷脂酶阳性率分别为26.67%和66.67%;二者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内白假丝酵母菌中,有68.55%菌株对氟康唑敏感;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株的磷脂酶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阳性率及活力均明显高于敏感株,可认为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株的毒力较敏感株强。  相似文献   
6.
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皮疹类似种痘样水疱病(hydroa vacciniforme,HV),但系统症状较重,预后与HV不同,也极易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混淆,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8岁。因头皮皮下结节5年,反复流脓2周于2011年4月25日至我科就诊。患者于2006年4月起无明显诱因右侧头皮出现角化丘疹,无自觉症状。皮疹缓慢增大至直径约为2 cm的皮下结节,质硬。近2周无明显诱因皮损破溃,排出脓样分泌物……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以Kaposi肉瘤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病人,患者男,60岁。双小腿以下多发紫红色瘤性损害2月余。抗-HIV抗体阳性,病理诊断符合Kaposi肉瘤的病理变化,CD4/CD8 0.79(参考值1.28±0.5),诊断为艾滋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外线(UV)照射对HaCaT细胞起源的IL-12、IFN-γ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光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UVA和UVB照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打细胞),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UV照射后HaCaT细胞表面IL-12、IFN-γ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以阳性细胞百分比半定量IL-12、IFN-γ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2、IFN-γ的含量。结果:静息状态下,HaCaT细胞低水平表达IL-12R、IFN-γR,上清液中IL-12、IFN-γ呈低水平表达或检测不出;UV照射HaCaT细胞后12h,细胞表面IL-12R、IFN-γR及上清液中的IL-12、IFN-γ与照射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紫外线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致T细胞亚群失衡与光敏性皮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53岁,因"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术后5月,左小腿、左大腿丘疹1月"就诊.患者自幼左膝部外侧有一花生大小黑痣,5月前该痣渐渐增大,并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院外就诊病检确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于2011年5月行手术切除及同侧淋巴结清扫术.1月前于左小腿外上方及左大腿内上方出现红色丘疹,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遂就诊.查体:左小腿外上方可见粟粒至豌豆大小的红色丘疹,质地硬,丛集性分布,左大腿内上方有类似皮疹.病检及免疫组化:表皮大致正常,肿瘤细胞位于真皮内,细胞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胞浆丰富,部分呈巢状排列.免疫组化:S-100(+),HMB45(+),CK(-).考虑皮肤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进一步行胸部、腹部CT及骨扫描,未见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