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结节性痒疹是艾滋病患者较为常见的皮肤表现,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其皮损与非艾滋病患者相似。本文3例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全身散在丘疹、结节、表皮剥脱、结痂伴剧烈瘙痒,淋巴细胞分类计数示CD4、CD4/CD8比值降低。HIV血清抗体初筛实验及确证实验均(+)。皮损组织病理符合结节性痒疹。2例予抗组胺药物和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后症状减轻,1例放弃治疗。沙利度胺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结节性痒疹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12岁.因全身皮肤反复起水疱、增厚伴脱屑12年,于2007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儿出生时全身皮肤潮红,其上似覆有一层"膜状物",约10d后出现蚕豆大水疱,以四肢为甚,疱壁薄易破,破后见潮红糜烂面,干燥结痂并逐渐堆积致全身皮肤覆盖一层深褐色鳞屑性痂,约2个月后鳞屑性痂逐渐脱落.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主因左耳轮疣状增生物3个月,于2009年10月14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左耳轮瘙痒,反复搔抓后出血,遂自用云南白药外敷止血,结痂愈合后发现该部位长出一疣状增生物,并逐渐增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4岁.双掌跖、膝、肛周红斑角化近十年.从4岁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双手掌、足跖弥漫性红斑及角化过度,伴有潮湿、多汗,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并扩大累及双手足指趾背、足背.7岁时皮损开始累及双膝关节伸侧及肛周、腰部皮肤.  相似文献   
5.
头皮浅表型基底细胞癌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7岁。右侧顶部头皮反复破溃渗液5年。皮损组织病理示:核大、浆少的基底样细胞聚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体与周围组织间存在裂隙。诊断:浅表型基底细胞癌。予头皮肿瘤扩大切除术及植皮术,现已随访4月,恢复良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HIV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外周血CD3+、CD3+CD4+、CD3+CD8+比值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HIV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收集同期60名健康对照组及60名HIV阴性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3+、CD3+CD4+、CD3+CD8+比值变化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HIV阴性的肿瘤患者比较,HIV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比例及CD3+CD4+/CD3+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HIV阴性的肿瘤患者,CD3+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HIV阴性的肿瘤患者(P0.01)。放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比例及CD3+CD4+/CD3+CD8+比值明显低于其放化疗前(P0.01),CD3+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放化疗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3+CD8+比值与其性别、KPS评分、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均0.05),而与其年龄、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 HIV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其T细胞亚群水平对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SPTL)和19例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对比研究,加深对2者的认识.方法:从临床病理、免疫标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和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 TCR)基因重排等多个方面对2者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表现上2者不易鉴别,但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常伴皮肤外播散、预后差;组织学上,SPTL常严格局限于皮下脂肪组织,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以真皮为中心形成弥漫性浸润,常累及皮下脂肪层,更易于见到大片凝固性坏死、血管中心性浸润和亲表皮现象;免疫表型上,SPTL常表达βF1、膜型CD3、CD8,不表达CD4、CD56,而大部分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则表达CD56和细胞质CD3ε,仅少数表达膜型CD3、CD8.CD56、CD3、CD8和βF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L患者中检出 EBER1/2原位杂交阳性,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100%病例为阳性,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L患者中检出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仅有4/18例(22.2%)检出重排,2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无皮肤外播散,组织学上有无大片凝固性坏死、血管中心性浸润和亲表皮现象,是否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56、CD3、CD3ε、CD8和βF1,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与否,以及TCR-γ克隆性重排检出与否,均可作为SPTL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要点.准确鉴别2者需综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和基因重排等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itis)也称Ofuji病.由13本学者Ofuji等[1]于1970年首先描述.本病呈慢性经过,以红斑上有大的毛囊性丘疹和脓疱为特征,常有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中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结节性痒疹是较常见的艾滋病皮肤表现,与艾滋病预后相关.HIV相关性结节性痒疹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病理生理学尚不明确,临床和皮肤病理表现及治疗与非艾滋病患者相似,表皮脱落和结痂是HIV相关性结节性痒疹最显著的特征.沙利度胺是系统治疗最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中P27及Cyclin D3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SPTL标本中P27及Cyclin D3的表达。结果:P27及Cyclin D3在SPTL均出现较高表达,且P27蛋白与肿瘤细胞浸润血管有关(P〈0.05);P27与Cyclin D3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27及Cyclin D3在SPTL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