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抗光老化的作用机制,为防治光老化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维生素E30mg/kg对照组(C组)、模型+灯盏花素35mg/kg低剂量组(D组)、模型+灯盏花素70mg/kg中剂量组(E组)、模型+灯盏花素140mg/kg高剂量组(F组),模拟日光中UV(UVA+UVB)长期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观察皮肤的肉眼改变、组织结构改变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皮肤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 E组、F组大鼠皮肤红斑、脱屑、皱纹等光老化改变明显比B组轻;D组、E组、F组皮肤光老化病理改变逐渐减轻;D组、E组、F组分别与B组比较,NF-κB和PCNA的表达均有所减少,D组与B组间比较及F组与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PCNA在光老化模型中的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与光老化的形成有关;灯盏花素可能通过抑制PCNA的表达,抑制表皮细胞的增殖及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下调炎症介质的合成,发挥其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4岁。左前臂结节逐渐增大,伴刺痛4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肿瘤细胞团,其内可见导管状分化结构。细胞团周边细胞的细胞核小深染,胞浆少,中心细胞核大,包浆嗜酸性淡染。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诊断为小汗腺螺旋腺瘤。手术切除皮损。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0岁.因肛周灰白色斑块12年,于2009年5月11日就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肛门周围出现黄豆大灰白色丘疹,无痛痒,10年前,丘疹渐增至甲盖大的斑块,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外痔,行外痔切除术.术后3个月,上述皮损再发,缓慢长大并融合成拇指大的斑块,其间因解大便时肛门扩张牵拉.斑块中央出现皲裂,伴轻度灼痛,无明显分泌物,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及马应龙痔疮膏后缓解.病程中无血便及脓血便,无肛门瘙痒等病史.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5岁。躯干、四肢反复发生水疱和大疱,伴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15年。皮损组织病理示:棘层下部棘细胞间裂隙和陈旧性表皮内水疱,部分基底细胞液化或空疱变性及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血管周围多数淋巴和嗜酸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示角质形成细胞间水肿,基底细胞内裂隙和空泡形成,并见大量张力微丝排列为均质化团块,部分呈漩涡状;基底细胞及细胞间可见黑素小体。诊断: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斑点状色素沉着。经云南省医学信息研究所查证证实该例为国内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5.
植物提取物抗光老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逐渐增多,由此引起的各种皮肤病明显增多,长期紫外线照射能引起皮肤的光老化及皮肤癌等。怎样有效地预防及治疗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己成为国际皮肤界关注的课题。经实验室和临床证实许多天然植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从不同角度起防治光老化作用,这些天然活性成分大多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且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类较为理想的防治皮肤光老化药物。  相似文献   
6.
7.
1病历资料 患者男,70岁。因躯干、四肢丘疹、红斑伴瘙痒6月,泛发全身1月,于2008年11月5日入院。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片状红斑、粟粒至绿豆大丘疹、斑块,无水疱、脓庖,伴瘙痒。在门诊诊断为“湿疹”,经治疗,病情好转。1月前到外地居住,环境及饮食发生明显改变,其后皮疹加重蔓延至全身,呈弥漫性淡红斑,其上有丘疹、斑块,瘙痒剧烈。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22个月.因全身泛发大疱伴轻度瘙痒4个月,于2008年10月17日入院.患儿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肩背部出现数个绿豆至蚕豆大紧张水疱,水疱周围绕以红晕,伴轻度瘙痒.水疱数日内可破溃,较易干燥结痂,可迅速愈合,不遗留瘢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内眦缺损的效果。方法: 使用局部皮瓣修复内眦部皮肤缺损11例,创面面积约l .2cm×1.2cm~1.8 cm×2..5cm。根据创面的位置及大小,分别选择眉间皮瓣、菱形皮瓣、风筝皮瓣或联合使用两种局部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11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0个月至3年,其外观形态良好,效果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修复内眦部皮肤缺损时,如果能选取合适的局部皮瓣,并注意保持和恢复内眦美容单位的完整性,可取得良好的形态与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SD大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光老化动物模型造模过程中的各个关健因素,确定实用的造模方法。方法模拟日光中UV(UVA+UVB)照射SD大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48.5J/cm2,UVB为21.38J/cm2;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经UVA联合UVB照射12周后,SD大鼠具备皮肤光老化模型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提示造模成功。结论本实验中的造模关健因素简便易行,经济可靠,可复制性强,为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复制建立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