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滑动膈疝引起心脏脐部异位实属罕见。本例婴儿为女性,于86年9月9日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分娩。身长:48cm,体重:3100g,脐部有一物膨出,色紫,表面有心外膜,搏动明显,无皮肤复盖。其母:女,23岁,第一胎,妊娠早期无反应,孕五个月时感有胎动、妊娠中晚期经过良好。产前检查无异常发现,既往无放射线及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Y型聚丙烯网片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LSC)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重度POP病人21例,均采用Y型聚丙烯网片LSC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客观治愈率(POP-Q评分量表)、主观治愈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PRIQ-7)、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1例病人客观治愈率100.0%,主观治愈率90.5%。POP-Q 分期中C、Aa、Ap、Ba、Bp点值术后明显减小;PFDI-20评分、PFIQ-7 评分术后明显减小,PISQ-12 评分术后明显增加,整体差异及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年未见POP 复发、补片侵蚀、肠梗阻等并发症。3 例术后新发轻度压力性尿失禁(SUI),1[KG-*3]~3月后逐渐消失。结论 采用Y型聚丙烯网片LSC术治疗中重度POP的主、客观治愈率高,阴道顶端脱垂的复发率极低,术后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少,不仅可纠正中盆腔缺陷,同时也可纠正重度膀胱膨出或直肠膨出。LSC术的长期疗效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人胎海马的组织形态学发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胎儿海马组织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引产胎儿29例,取海马组织HE染色和硫堇染色方法,观察人胎海马的组织形态学发育.结果:第17W开始可明显辨别海马各区及其皮质分层,锥体细胞层内细胞开始出现少量尼氏体.随胎龄增长,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细胞密度进一步减小;尼氏体增多变深.结论:表明17W以前的胚胎海马细胞未分化或刚刚开始分化为神经元,神经细胞尚未成熟,可作为海马移植的一个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9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配伍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和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氨甲喋呤(MTX)配伍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异位妊娠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3.83%,血清β-HCG<5000IU.L-1、包块直径≤5cm成功率高.结论:氨甲喋呤(MTX)配伍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实用的方法,适用于血清β-HCG<5000IU.L-1、包块直径≤5cm、生命体征平稳的异位妊娠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构成情况及妊娠结局,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诊治的16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作研究回顾性调查。比较经阴道分娩、有剖宫产指征行剖宫产手术、无剖宫产指征行剖宫产手术的构成情况,分析各组孕产期情况、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等发生情况,为之后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合理选择提供指导。结果 1680例瘢痕子宫产妇中51例经阴道分娩3.04%、无指征行剖宫产手术者1302例(占77.50%)。经阴道分娩者宫颈评分、宫口开大等均高于剖宫产组,住院费用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患者中无手术指征亚组患者宫口开大低于无指征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排名前20的疾病类型中,盆腔粘连占比最高,依次为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贫血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脐带异常等10种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方面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和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采用无指征行剖宫产手术者占比较高,并发症以盆腔粘连、胎膜早破等为主,经阴道分娩者入院时的宫口和宫颈情况好于剖宫产者,行剖宫产分娩方式产妇出血量较大,需加强贫血、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Folly尿管宫腔放置在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中的应用及其对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行TCRA联合宫腔内放置节育环治疗,观察组39例则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手术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术前、术后6个月内宫腔粘连情况、月经改善评分及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妊娠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术前对照组宫腔粘连评分(22.14±2.57)分,月经状态评分(1.76±0.87)分;观察组分别为(23.05±3.08)分与(1.81±0.6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7、0.295,P均>0.05);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宫腔粘连评分(17.63±2.88)分,月经状态评分(1.07±0.38)分;观察组分别为(14.27±3.52)分与(0.53±0.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14、t=7.767,P均<0.001);对照组组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97、4.539,P均<0.001);观察组组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23、12.575,P均<0.001)。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为23.08%(9/39),对照组为46.15%(18/3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观察组妊娠率为12.82%(5/39),对照组7.69%(3/3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能够显著提升近期疗效,预防再粘连发生,可更好地调节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与Y形聚丙烯网片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88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重建组(n=60)与腹腔镜组(n=28).于术前、术后12个月分别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功能调查问卷(PISQ-12)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重建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5.42±17.73)min,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81.92±29.76)mL,多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a、Ba、Ap、Bp、C/D指示点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POP-Q各指示点数值及TVL均低于腹腔镜组,其中Aa、Ba、C/D、T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POP-Q各指示点的位移及TVL的差值进行比较,Aa、Ba、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Bp、TV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患者术后12个月PFDI-20得分、PISQ-12得分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PFDI-20得分、PISQ-12得分的差值进行比较,PISQ-1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DI-20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术式均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有效术式,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解剖学恢复优于Y形聚丙烯网片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但是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略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