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纤连蛋白及其片段 N-糖链结构。用明胶-Sepharose 4B亲和柱纯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所分泌的纤连蛋白(Fn),用胰糜蛋白酶限制性水解,获得明胶结合片段和肝素结合片段;用肼化的凝集素与经过碘酸氧化后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缩合的方法制备 4种 HRP-凝集素(Con A, DSA,WGA,LCA)探针,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明胶结合片段(Mr43 × 103)、肝素结合片段(Mr30 ×103,25 ×l03)在切除唾液酸及平分型 N-乙酰氨基葡萄糖(GIcNAc)前后的 N-糖链结构。结果: Fn的 N-糖链主要存在于 Mr分别为43 × 103、30 ×103、25 ×103的3个片段上,其结构为二、三(主要是C2C26)或四天线的复杂型糖链;糖链末端连有唾液酸(SA);都含有核心岩藻糖(c-Fuc;平分型 GlcNAc只存在于 43 × 103片段所连的糖链中,而且很可能与 C—Fuc共同存在于二天线或C2C26三天线精链上;Fn的糖链中不含有N-乙酰乳糖胺重复顺序。结论:在Fn不同片段上均含有复杂型N糖链,并存在核心岩藻糖结构,平分型GlcNAc只存在于43 ×103片段上。  相似文献   
2.
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分子遗传机理,确定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染色体定位。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所收集到的2型糖尿病家系进行全基因扫描和基因分型,并用LINKAGE和GENEHUNTER等软件包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2型糖尿病家系致病基因可能的染色体定位。结果:发现在2号染色体长臂上存在着连锁,最大Lod值是1.80,非参数连锁Lod值是5.06。结论:该2型糖尿病家系致病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上。  相似文献   
3.
基因新异构体的剪接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因新异构体的剪接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对人肾上腺组织cDNA文库作大规模DST分析及全长cDNA克隆。结果 发现7条由不同剪接方式形成的新的异构体,其中4个剪接特点不符合经典的gt-ag规律,且剪接方式多样,人类固醇5α还原酶跨越两个外显子,KIAA0971的异构体与KIAA0971比较,有两段缺失,且造成编码框架移动,均按gt-at方式。人17.9kd蛋白与从基因组序列预测的cDNA比较增加一个新外显子,人甲状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5的第5号外显子端具有2个-ag的接点。结论 表明体内mRNA成熟过程中剪接方式呈现多样性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合适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门诊初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应用达克宁+氟康唑片治疗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有效率98.3%,复发率3.5%.结论 结合口服和阴道抗真菌治疗后巩固治疗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4q存在中国汉族人的银屑病易感基因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确定在4号染色体长臂上是否存在中国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易感基因。方法:用覆盖4号染色体长臂的12个微卫星标记对64个寻常性银屑病家系共372个个体(包括197例患者和175例非患者)进行基因组扫描研究,并用GENEHUNTER软件(2.0 Version)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参数和非参数连锁(NPL)分析。结果:(1)非参数连锁分析:两点连锁分析揭示D4S413和D3S1597的NPL值分别为2.04和2.23,对应的P值分别为0.021和0.014;多点连锁分析在染色体155.1-172.3cM的范围NPL值均大于3,在位点D4S413(157.9cM)处NPL值达最高,为3.44,相应的P值为0.00056。(2)参数连锁分析在显性遗传模式下,外显率10%,基因频率0.0062时在D4S1597位点处得出LOD值=3.70,异质性LOD(HLOD)值=4.35和较高的连锁家系比例α=85%。结论:染色体4q存在中国汉族人的寻常性银屑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后发病显著增加.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早婚多产、性生活过早、性混乱、吸烟、社会经济阶层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有关.近年来随着卫生及经济状况的改善,宫颈癌普查的开展及癌前病变的诊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慢性子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原体多于分娩、流产或阴道手术后侵入宫颈引起炎症,由于颈管内膜皱襞多,病原体潜伏其中感染不易彻底清除而引起慢性炎症.因此,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我院仅2009年一年间门诊患者中发现有此病的就有56例,现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肾上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建立正常人肾上腺组织基因表达目录。方法肾上腺文库构建、大规模表达序列标签(ES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因/蛋白表达类的基因在肾上腺组织表达最高,代谢类基因次之。前3位高表达基因均为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类及相关蛋白。肾上腺表达CRH、尿皮素(CRH相关蛋白)黑色素浓集素(MCH)、可卡因和安菲他明调节转录物(CART)及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多态(PACAP)等激素及各类受体,包括细胞因子,神经  相似文献   
9.
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ED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XLHED)家系中ED1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2个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直接双向测序的方法。结果 家系1中ED1基因的第8个外显子下游与内含子8交界处存在一个新的剪接点缺失突变(IVS8+5 del G)。家系2中第9个外显子处存在一个错义突变(A959G)。这些突变未在两个家系的正常人及188例无关正常对照者中出现。结论 中国人ED1基因突变可引起XLHED,且IVS8+5del G为一个新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HED)一家系连接蛋白30(Cx30)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个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的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直接双向测序的方法,检测了该家系中18例患者及16例表型正常者和188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的连接蛋白30(Cx30)基因突变。结果 该家系中患者存在Cx30基因上第31位鸟嘌呤(G)被腺嘌呤(A)转换,导致第11位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而该家系的正常人对照及无关健康个体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本研究中HED家系中患者Cx30基因存在错义突变(31G→A),这可能是导致HED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