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报告患者 ,男 ,55岁 ,3年前腰部伤后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 ,尤以右足背外侧“麻电”样感觉明显 ,严重时右足不能落地 ,卧床休息可缓解。近1月来右下肢“麻电”样感觉加重 ,卧床休息亦不能减轻。查体 :脊柱无侧弯 ,活动稍受限 ,特别是弯腰时右下肢“麻电”感加重。L5棘突右侧1.0cm处深压痛 ,并向右下肢放射 ,右直腿抬高试验40度 (+) ,右膝、跟腱反射较左膝弱 ,右足趾肌力较左弱 ,右小腿皮肤感觉减退 ,右足背外侧皮肤感觉过敏。腰椎CT证实为L5 -S1椎间盘突出。行L5 -S1椎间盘开窗髓核扎除术。术后1周腰痛及右下肢…  相似文献   
2.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面部,在部队青年官兵中常见,病程相对较长,影响美容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我院自2006年起采用聚肌胞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63例扁平疣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 1992~ 2 0 0 1年间共发现 2例家族性腹股沟斜疝患者 ,2个家系共有 13名男性患病。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一般情况 家系Ⅰ调查 4 8人 ,发现 7例右侧腹股沟斜疝 ;家系Ⅱ调查 35人 ,发现 6例左侧腹股沟斜疝 (见图 1)。1 .2 发病年龄  2家系第Ⅰ代患者发病年龄分  相似文献   
4.
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修复皮肤损害(止疱、结痂)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没有因为无法耐受药物而退出者.观察组止疱、结痂和疼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7%(39/43),与对照组的74.4%(32/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李军城 《现代预防医学》2015,(14):2677-2679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加巴喷丁、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某院就诊的胸部或背部带状疱疹伴急性期神经痛病人共90例,分成3组,即观察A组(30例)、观察B组(30例)和观察C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甲钴胺等,观察A组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B组联合皮质激素治疗,观察C组联用肋间神经阻滞法治疗。根据VAS量表得分,对比研究各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疼痛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3周的VAS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且治疗后3周时比治疗后1周时也有较大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3周3组V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观察A组与B组、观察A组与C组间治疗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B组及观察C组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周的得分低于观察A组,而观察B组与观察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5/30),虽低于其他2组的90.0%(2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加巴喷丁组1例患者自述头晕,并有一过性轻度嗜睡,自行缓解。结论 加巴喷丁、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法均能较为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其中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法较加巴喷丁改善患者神经痛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92年至2001年共发现两个家族性腹股沟斜疝家系病人共13例,均为男性,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1.一般情况家系I调查48人发现7例右侧腹股沟斜疝(见图1),家系II调查35人发现6例左侧腹股沟斜疝(见图2)。图1家系Ⅰ遗传图谱图2家系Ⅱ遗传图谱2.发病年龄两家系第1代病人发病年龄分别为53、51岁;第2代均在40~50岁;第3代病人发病年龄集中在34~38岁;第4代2例为先天性斜疝。从发病年龄看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3.发病诱因两家系第1、2代病人均有长期重体力劳动史,而第3代病人发病诱因多较轻,其中家系Ⅰ中的先证者只是用力…  相似文献   
7.
家族多发性腹股沟斜疝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 1992年 9月至 2 0 0 2年月 1月共收治家族多发性斜疝 17家系 397人中共 5 4例 ,并与同期 15 1例非家族性斜疝患者的磁疗效果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7家系共调查 397人 ,发现斜疝患者 5 4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34± 3)岁 ,手术 4 7例 ,按Nyhus(1991)分型 ,Ⅰ型 2 4例、Ⅱ型 17例、ⅢB型 6例。同期 15 1例普通斜疝患者Ⅰ型 83例、Ⅱ型 5 1例、ⅢB型 14例、Ⅳ型 3例。2 .家族性斜疝的发病特点 :(1)发病年龄逐代低龄化 :第Ⅰ代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第Ⅱ代大于第Ⅲ代大于第Ⅳ代。(2 )发病部位严格固定 :第Ⅰ代患…  相似文献   
8.
1家系7例腹股沟斜疝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发现 1家系 4代 48人中 7例右侧腹股沟斜疝患者 ,均为男性 ,其中 1例先天性斜疝保守治疗 ,1例高龄斜疝未治 ,5例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 ,35岁 ,2 0 0 0年 1月某日用力打喷嚏后发现右腹股沟区出现 1小包块 ,无任何不适。 1月余后发现包块逐渐增大 ,偶感不适 ,平卧后包块可自行消失。入院时查体见 :身高 16 9cm ,体重 6 4kg,一般状况好 ,心、肺、脊柱、四肢未见异常。站立时 ,右腹股沟区可见一直径为 3 0cm之半球形包块 ,触诊质软 ,边界清 ,无压痛 ,透光试验 (- )。平卧位 ,包块自行消失 ,探查腹股沟管外环松驰 ,用…  相似文献   
9.
隐球菌性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有基础疾病者8例,发病前有鸽子接触史13例,严重高颅内压[≥3.43kPa(35cm H2O)]17例(17/35),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4例.侧脑室引流2例。7例单用氟康唑或与氟胞嘧啶合用:9例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或联合鞘内注射、氟胞嘧啶口服;23例采用分期治疗,即初期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同时应用,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口服.直到脑脊液培养转阴,后期应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维持治疗。39例患者治愈28例,好转2例,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复发3例。采用分期治疗的23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脑脊液隐球菌菌体计数作为主要疗效监测指标是合适的:采用分期治疗方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显著,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应当提倡;颅内降压治疗是降低早期死亡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腰穿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和侧脑室引流是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重症药疹37例临床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疹是皮肤药物不良反应(skin adverse drug reactions)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通常为发疹型,但有时在病程早期即表现为严重的皮肤和黏膜损害例如Steven-Johnson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 SJS)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重症药疹皮损广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和内脏受累,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一般包括SJS、TEN和剥脱性皮炎(exfoliative dermatitis, ED)3种类型. 为了研究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 现对本科1993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住院的37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