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PPS)的细菌学病因及16s rRNA基因检测对抗生素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12例CPPS患者(年龄20~48岁),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取得皮下组织及前列腺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加替沙星片治疗4周后随访,根据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定疗效.结果 18例病人因皮下组织中检测到细菌信号疑为污染而排除,94例完成研究.16S rRNA基因总阳性率63.8%(60/94),Ⅲ a型信号阳性率为68.3%(28/41),Ⅲb型60.3%(32/53).抗生素治疗后16S rRNA基因阳性组总有效率优于阴性组(55.0%比14.7%,P<0.001),在分组研究中,Ⅲa型和Ⅲb型阳性组有效率均优于阴性组(75%比23.1%,P<0.001;37.5%比9.5%,P<0.05).结论 部分CPPS与细菌感染有关,前列腺组织16SrRNA基因检测对抗生索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IL-12水平的影响,分析IL-10、IL-12水平变化与病毒学应答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探讨IL-10、IL-12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血清HCV-RNA阳性的Ib型慢性丙肝患者60例,依据病毒载量将其分为3组,低病毒载量组(1.0×103IU/ml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耐药慢乙肝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胸腺肽治疗前后外周血IL-10和IL-18的变化。方法:选择拉米夫定耐药慢乙肝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独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d,连用24周)治疗的患者为作对照组20例,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d,连用24周)联合胸腺肽(15 mg∕d,连用24周)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及24周时,检测IL-10、IL-18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HBV DNA阴转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肝功能复常情况在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时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IL-10、IL-1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IL-18水平在治疗12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乙肝患者有助于缩短肝功能复常时间;治疗前后IL-18、IL-10的变化可用于评价抗病毒疗效及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肝脏功能、纤维化程度及不同疾病阶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9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1配对,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疾病阶段分为无症状HBV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  相似文献   
5.
探讨使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及FIB-4指数评估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门静脉压力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69例,其中31例接受肝组织穿刺,38例接受肝脏切除术。使用RTE测定肝纤维化指数,收集患者血清学指标并计算APRI以及FIB-4指数,肝脏切除术患者术中测定门静脉自由压(FPP),病理检查进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肝纤维化Metavir分期)。结果 肝纤维化Metavir分期F0 8例(12%),F1 21例(30%),F2 23例(33%),F3 7例(10%),F4 10例(15%)。RTE测得肝纤维化指数为1.63~4.02,APRI为0.08~2.10,FIB-4指数为0.33~6.3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指数、APRI、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Metavir分期均呈正相关(rs=0.582,P<0.001;rs=0.550,P<0.001;rs=0.444,P<0.001)。肝纤维化指数与APRI、肝纤维化指数与FIB-4指数、APRI与FIB-4指数诊断肝纤维化Metavir分期F≥2、F≥3、F=4 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术中测得FPP为13.50~36.50 cm H2O(1 cm H2O=0.098 kPa),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PP与肝纤维化Metavir分期呈正相关(rs=0.685,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指数、APRI、FIB-4与FPP均呈正相关(r=0.596,P<0.001;r=0.633,P<0.001;r=0.696,P<0.001)。将RTE与血清学指标相结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到FPP的预测方程式为:FPP=9.275+2.992×肝纤维化指数+1.064×APRI+1.605×FIB-4指数,r=0.749,P<0.001。结论 RTE、APRI及FIB-4指数可以在评估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同时评估门静脉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可控人工肾积水联合肾盂压力触发的测压装置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共86例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辅助组)采用可控人工肾积水联合肾盂测压辅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另外43例(传统组)采用常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果 辅助组术中肾积水量及肾积水增加值大于传统组,辅助组术中穿刺针数少于传统组,辅助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手术时间、拔除肾造瘘管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结石净石率(79.07%)优于传统组(5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采用可控人工肾积水联合肾盂压力触发的测压装置辅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出血风险,缩短手术及拔管时间,提高结石净石率,且未增加手术感染风险,该术式安全有效,且材料设备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剂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基线资料齐同的血清HCV-RNA阳性的代偿期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3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个组:甲组23例,男/女:10/13,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2g/次,3次/d,2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乙组26例,男/女:12/14,皮下注射凯因益生150×104IU/次,隔日1次,口服利巴韦林胶囊0.6g/d,疗程48周;丙组24例,男/女:13/11,皮下注射派罗欣60μg/次,1次/周,口服利巴韦林胶囊0.6g/d,疗程4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12、24、48周采血,化验HCV-RNA、肝纤维化4项,比较3组患者疗效,按α=0.05标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小剂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组在病毒学应答率方面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χ2=61.49,P<0.001;迟发病毒学应答(lated virological response,LVR)χ2=27.66,P<0.001;无病毒学应答(non virological response,NVR)χ2=23.03,P<0.001];小剂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组在抗纤维化方面优于其他两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Ⅲ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在治疗终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 F=3.692,P=0.038;C-ⅣF=5.290,P=0.007;PCⅢF=6.153,P=0.003)。【结论】小剂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不仅可以清除HCV,同时还能抑制纤维化进展,治疗代偿期肝硬化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重度肾损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Ⅲ~Ⅳ级肾损伤出血接受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患者,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评价疗效。结果栓塞术后,所有患者出血得到控制,未再次出血。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急性肾挫裂伤出血的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与CHB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MS对CHB病情的影响.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8月期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未接受过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  相似文献   
10.
人体背部负重量大小对步态特征的影响及相应补偿策略的研究对于自主式两足步行机器人的设计和平衡控制以及军人体能训练均有重要意义。从实验的角度对受试者分别背部负重6kg、12kg和25kg时的步态特征和补偿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背部负重后会引起步态特征的明显变化,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髋关节、膝关节以及上躯干的摆动角位移变化。负重后,人体的平均步速明显降低,但其步长的变化并不明显。人体对于负重的响应特征与受试者的肌肉强度是密切相关的。为有效补偿背部负重所产生的影响,人体利用多关节协调运动来进行补偿。但各个关节的贡献不同,其补偿主要由髋关节、膝关节以及上躯干的摆动来完成,踝关节的贡献相对较小。背部负重后总质心向前的调整主要是由上躯干的向前倾斜来实现。负重量越大,上躯干向前倾斜的平均角位移越大。为减少负重后的冲击对关节的损伤,脚跟触地时,可利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弯曲刚度来吸收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