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的影响,为梅毒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广东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产科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梅毒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娩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均在≤24孕周前治疗,对照组均在24孕周至分娩前2周接受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分娩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和随访特点。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血清学均在治疗9个月内转为阴性,转阴率为100%;对照组新生儿血清学在随访15个月内中,仅有56例转为阴性,转阴率为90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的随访过程中,尽早给予患者抗梅毒规则治疗,能够实现对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并缩短随访时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蓝光治疗脓疱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为本病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脓疱型痤疮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在口服阿奇霉素、螺内酯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依次接受蓝光照射和红光照射各1次,对照组每周接受1次蓝光照射,1次治疗时间为20min。两组患者均接受8周的治疗后,对比其脸部皮损数目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皮损数目为(4.97±2.46)个,对照组的皮损数目为(10.49±4.62)个。观察组的皮损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4.44%,显效率为15.56%,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8.89%,显效率为18.89%,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结论:红蓝光治疗脓疱型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疗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痤疮丙酸杆菌耐药与患者临床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鉴定痤疮丙酸杆菌,使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56株痤疮丙酸杆菌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100%敏感,对红霉素(30.13%)、阿奇霉素(48.72%)、克拉霉素(83.97%)和克林霉素(28.85%)总耐药139例,耐药率高达89.10%(139/156)。痤疮丙酸杆菌耐药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痤疮临床分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痤疮患者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存在高度耐药,耐药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临床分度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血脂与相位角(PA)、体脂百分比(PBF)的相关性,为肿瘤患者营养管理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04月我院收治的159例肿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用药史、既往病史、个人史、入院后血脂、人体成分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脂水平和PBF的差异,血脂、PG-SGA评分与PA、PBF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肿瘤患者血脂与PA、PBF之间的关联和影响。结果:不同瘤种之间甘油三酯(TG)和PBF存在差异(P<0.05);女性、低龄和行为状况(PS)评分低的患者,总胆固醇(TC)、TG要高于男性、高龄和PS评分高的患者(P<0.05),吸烟患者有更低TG和载脂蛋白A(Apo-A)(P<0.05),饮酒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更低(P<0.05)。中度营养不良患者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最低(P<0.05),TG随着营养状态恶化单调下降。将抗肿瘤治疗措施按血脂异常的风险进行分组比较,各风险组未见血脂水平存在差异。PA与PG-SGA呈显著负相关(r=-0.425,P<0.001),与TC、TG、LDL呈正相关(P<0.05)。PBF与TC、TG、LDL呈正相关(P<0.001)。控制性别后,偏相关检验PBF与TC、TG、LDL仍呈正相关(P<0.05)。结论:肿瘤患者血脂受多种因素影响,TC、TG、LDL与PA、PBF正相关,肿瘤患者应避免血脂过低。脂代谢调节治疗和抗肿瘤药物对于血脂异常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评价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对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确定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对于化疗后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恶化的最佳预测值。方法:收集2019.9~2022.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和内毒素(ET),化疗前后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等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DAO、DLA和ET水平差异来分析肠道屏障功能对化疗后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筛选对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恶化有影响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约登指数确定DAO、DLA和ET对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恶化的最佳预测值。结果:骨髓抑制的发生不受DAO、DLA和ET水平影响。呕吐、腹泻和营养状态恶化患者,化疗前DAO和DLA更高(P<0.05)。化疗后腹泻和转氨酶升高患者,化疗前ET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DAO、DLA、3个月内胃肠手术影响呕吐的发生(P<0.05)。DLA是化疗后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后程化疗和DLA增高是化疗后营养状态恶化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和约登指数显示,ET对于转氨酶升高最佳预测值17.36u/L(AUC=0.850;P<0.001)。DAO和DLA对呕吐的最佳预测值分别为10.47u/L、18.55mg/L(AUC=0.727;AUC=0.708;P<0.05)。DLA对腹泻的最佳预测值为17.63mg/L(AUC=0.920;P<0.001)。DLA对于营养状态恶化的最佳预测值为12.77mg/L(AUC=0.684;P=0.006),但特异性较低。结论 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对于化疗后呕吐、腹泻、转氨酶升高和营养状态恶化均有预测作用。化疗前检测肠道屏障功能,对于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和全程营养管理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种治疗传染性软疣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传染性软疣四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63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冷冻、电灼、血管钳挤压和血管钳挤压配合外涂咪喹莫特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是:血管钳挤压配合外涂咪喹莫特(93.0%)>电灼(92.9%)>冷冻(84.2%)>血管钳挤压(77.5%);疼痛程度为:电灼>血管钳挤压配合外涂咪喹莫特>血管钳挤压>冷冻;局部反应情况:冷冻>血管钳挤压配合外涂咪喹莫特>血管钳挤压>电灼。结论:血管钳挤压配合外涂咪喹莫特和电灼两种方法治愈率高,咪喹莫特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清除残余病毒和提高治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00例消化性溃疡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临床上是以胃酸增高产生腹痛,病程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一种慢性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疾病n本人自1998年至今采用呋喃唑酮、克拉霉素、雷尼替丁及中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100例消化性溃疡病例.取得显著疗效,一年内复发率为0,3年内复发率为9.5%。本治疗方案疗效显著、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96例内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来诊的96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经治疗,各个病种均有良好的转变。结论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率高、耐药性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2例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在302例病例标本中,本芯片所能检测的是21种HPV亚型,实际检测出20种,未发现HPV43型.302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92例,检出率是96.68%,单一型别阳性率是61.59%(186/302),多重型别阳性率是35.10%(106/302);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1(36.42%)、HPV6(28.81%)、HPV16(11.92%)、HPV52(11.92%)、HPV58(9.27%)、HPV68(8.28%)、HPV66(7.62%)、HPV-CP8304(4.30%),HPV18(3.64%)、HPV33(3.64%)、HPV44(3.64%)、HPV39(2.32%).结论:本研究中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11、HPV6为主,感染高峰年龄为20~29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并温习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浅表脂肪瘤样痣临床分多发(经典型)和单发两种类型,组织病理提示真皮中上层见无包膜且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团块,与下方的皮下脂肪不相连。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破碎和断裂。结论:浅表脂肪瘤样痣是以真皮内异位的成熟脂肪细胞为特征的一种良性错构瘤。临床上,多发型易误诊为结缔组织痣或神经纤维瘤,单发型易误诊为软纤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