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与中药方剂联合治疗跖疣的效果及对外周血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跖疣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廊坊地区雄激素性脱发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廊坊地区多个社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进行现场问卷。结果:共调查人群3 596人,其中男1891人,女1705人。确诊雄激素性脱发418例(患病率11.6%),其中男327例(患病率17.3%),女91例(患病率5.3%)。经常饮酒者患病率(28.1%)高于不饮酒者(10%)和偶尔饮酒者(12.7%);睡眠时间<8 h/天者患病率(13.5%)高于睡眠时间≥8 h患者(10.2%);患病率随体重指数升高而升高。结论:廊坊地区雄激素性秃发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饮酒、睡眠不足和体重指数高是廊坊地区雄激素性脱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镜、荧光染色在甲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诊甲真菌病患者。收集甲屑,均行氢氧化钾(KOH)直接镜检、皮肤镜检查和荧光染色。统计皮肤镜、荧光染色与KOH直接镜检结果,对甲真菌病患者临床亚型和皮肤镜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皮肤镜、荧光染色对甲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收集98例疑诊甲真菌病患者,经皮肤镜检查诊断为甲真菌病的共有86例(87.76%),经荧光染色诊断为甲真菌病的共有84例(85.71%)。KOH直接镜检阳性的87例甲真菌病患者共165个病甲,其中检出亚型包括远端侧位甲下型85个(51.52%),全甲毁损型38个(23.03%),白色浅表型42个(25.45%)。皮肤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锥形甲角化25个,全部为全甲损毁型;纵行条纹41个,其中全甲毁损型最多,(21个,51.22%);锯齿状边缘106个,其中远端侧位甲下型最多(74个,69.82%)。皮肤镜和荧光染色诊断甲真菌病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25%和90.80%、6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银屑病的皮肤镜表现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甲银屑病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甲银屑病患者48例为甲银屑病组,且经皮肤镜观察,另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药物过敏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体质指数(BMI)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银屑病患者根据病甲皮肤镜图像特征划分,甲板增厚12例、点蚀征8例、甲剥离7例、油滴征6例、裂片型出血4例、甲变色6例、甲床毛细血管扩张5例;按照临床分型的特征划分,寻常性银屑病18例、红皮病性银屑病12例、脓疱性银屑病11例、关节病性银屑病7例。皮肤镜诊断与临床分型结果显示,甲板增厚、点蚀征、甲剥离、油滴征、裂片型出血、甲变色、甲床毛细血管扩张在4种临床分型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皮肤镜诊断对临床分型有显著影响,即皮肤镜诊断每增加或减少1例,4种银屑病临床各分型相应分别增加或减少,截距分别为4.986、3.552、2.36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河北省廊坊地区黄褐斑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3-5月在河北省廊坊地区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4个社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调查3 596人,黄褐斑患者124例,总患病率为3.4%,标化患病率为4.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3%(5/1 891),女性患病率为7.0%(119/1 705),女性高于男性(P<0.05);已婚/离异/丧偶者患病率最高为5.4%(117/2 176);职业以科研人员患病率最高为10.8%(50/463);中学/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患病率高于小学及以下者;性格内向、抑郁者患病率最高为8.8%(19/217),性格平和者最低为2.7%(63/2 323);生活感觉很疲惫者患病率最高为7.2%(43/594),较轻松者患病率最低为1.4%(14/1 034);喜好油腻、辛辣及甜食者患病率为4.0%(94/2 346),非喜好者患病率为2.5%(30/1 21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30~59岁、已婚、内向抑郁性格和生活压力一般、疲劳为黄褐斑患病的危险因素,职业为退体和其他为黄褐斑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性格、职业和生活压力是黄褐斑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ERG11的点突变或过度表达,抗真菌药物外排增加,生物膜的形成等.近年来,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家族与耐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UPC2、TAC1和MRR1等锌簇转录因子的点突变可引起白念珠菌中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而造成菌株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复发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分布情况及关系。方法: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285例尖锐湿疣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尖锐湿疣组织样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271例HPV阳性尖锐湿疣复发患者低危型HPV感染率为37.6%,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4.5%,单一型HPV感染率为53.9%,复合型HPV感染率为46.1%。HPV16与HPV18感染率分别为36.9%、32.1%。尖锐湿疣复发患者低危型HPV感染比例显著高于高危型HPV感染(P0.05)。结论:高危型HPV基因是尖锐湿疣复发患者HPV感染主要类型,其中HPV16与HPV18为尖锐湿疣复发患者最常见HPV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506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即以前的NCCLS)推荐的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测定。结果共收集白念珠菌506株,检测出氟康唑耐药株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1株,耐药率为0.59%;伊曲康唑耐药株18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269株,耐药率为3.56%;其中1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交叉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耐药及交叉耐药现象的发生;伊曲康唑耐药率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RG11、TAC1、MRR1和UPC2点突变与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耐氟康唑的白念珠菌,尿素裂解法提取DNA,PCR扩增ERG11基因全长以及TAC1、MRR1和UPC2基因的相应片段,送交测序.结果 ERG11基因发现8种点突变,即D116E、Y132H、Y132F、K143Q、T229A、E266D、G448E和G464S,其中K143Q此前未见文献报道.UPC2基因发现1种点突变G648D.TAC1和MRR1基因中均未检测到相应点突变.结论 ERG11点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比较明确,TAC1、MRR1和UPC2点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