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舒利迭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护理。方法采用观察法,按吸入剂的使用步骤对56例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吸入剂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能正确使用者占28.6%,不能正确使用者占46.4%,不会使用者占25%。结论 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时存在很多不足,必须采取对策,提高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正确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抗组胺药依巴斯汀对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AD)小鼠模型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DNFB外涂小鼠背部皮肤制备AD小鼠模型,造模2周后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天分别予0.2 mL(浓度为0.41 mg/m...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可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78-978,98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为预防DN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DN组和非DN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肥胖、年龄、病程、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N的危险因素与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年龄、肥胖、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吴晓瑜  徐可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82-3383
目的:观察常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CHF)的预后.方法:将17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利尿剂 洋地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 mg/d),随访1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16.82%,P<0.01,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分别(55.60±6.31)mm和(44.19±7.29)mm,显著低于对照组(63.05±6.24)mm和(51.43±7.29)mm,症状改善率提高18.5%,心衰住院率下降17.9%,死亡率下降12.4%.结论:常规使用辛伐他汀能明显改善CHF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43岁。因鼻尖部结节伴偶尔轻度瘙痒5年于2014年10月28日就诊。患者5年前鼻尖部出现一皮色赘生物,类圆形,基底有蒂,边界清楚,质地中等,表面见少许毳毛,缓慢增大。患者30年前被狗咬伤后致左侧鼻翼部分缺如。无发热畏寒、恶心、呕吐等不适。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专科检查: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 )外周血清T h1/T h2/T h17平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探讨AD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测定47例AD患者(AD组)和4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 )‐4、IL‐17、IL‐21、IL‐23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T h1/T h2/T h17/T reg平衡在AD中变化规律。结果在AD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0.05),IL‐17、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IFN‐γ/IL‐4和IFN‐γ/IL‐1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IL‐17与AD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 AD病程中T h1/T h2、T h1/T h17降低,T h1/T h2/T h17平衡的漂移可能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大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为医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横断面的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7日在医院大内科住院的320名患者·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大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为4.06%,例次感染率为4.69%,其中肿瘤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现患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首位。细菌送检培养率40%,抗菌药的日使用率54.78%。原发病类型、病情的轻重程度及插尿管等因素为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要坚持科学的管理对策,以监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最终才能实现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颈部副耳     
<正>患儿女,5岁。主诉:右侧颈部一肤色丘疹5年,无痛痒。于2016年8月31日就诊于我科门诊。现病史:患儿出生时右侧颈部出现一肤色绿豆大类圆形丘疹,基底有蒂,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中等,缓慢增大。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中下1/3可见一肤色绿豆大类圆形丘疹,基底有蒂,边界清楚(图1A),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触痛。  相似文献   
9.
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效果。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卡托普利组19倒、厄贝沙坦组23例。卡托普利组:开始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厄贝沙坦组:开始给予厄贝沙坦75mg,每天1次。血压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为目标。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hUAE,并于整个过程中反复多次观测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的剂量,必要时加服利尿剂。结果UAE用自然对数值表示,卡托普利组治疗前后从(6.71±0.38)In降至(6.12±0.39)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从(6.78±0.45)In降至(6.23±0.48)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UAE下降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厄贝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