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在尖锐湿疣皮损中发现20余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常见为HPV 6,11,16,18。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影响HPV流行的危险因素可能有性乱、性伴侣数、吸烟、避孕药及免疫抑制等。传染源主要是HPV显性感染和亚临床感染者,潜伏感染在传播中的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尖锐湿疣的预防基础是进行卫生教育和性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SLE模型小鼠IL-10RA基因变异及其与SLE表现型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确定SLE模型小鼠B/W F1的SLE易感基因精确染色体定位并选取候选易感基因,对候选易感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选取有基因序列异常的候选易感基因进行PCR-SSCP分析,确定候选易感基因碱基序列变异位点与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的相关关系。结果:QTL分析结果表明B/W F1×NZB小鼠抗染色质抗体易感基因与NZW型IL-10RA基因紧密连锁;测序分析发现IL-10RA基因编码区有18处碱基变异,其中7处碱基变异将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异;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与NZW型IL-10RA基因密切相关。另一种SLE模型小鼠MRL的IL-10RA基因存在相同变异。结论:NZW小鼠IL-10RA基因编码区碱基序列存在变异,B/W F1×NZB小鼠SLE表现型与NZW小鼠第9染色体IL-10RA编码区碱基变异相关,提示IL-10RA可能是SLE模型小鼠的一个SLE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晶针作用于皮肤后,可在皮肤表面形成开放给药通道,从而促进外用药物经皮渗透和吸收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扫描电镜观察纳晶针作用后在皮肤表面形成针孔的存在和闭合;(2)以0.125%荧光素钠为模型药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比观察纳晶针+荧光素钠和单纯外用荧光素钠后,荧光在大鼠皮肤的分布情况。结果 (1)纳晶针可在皮肤表层形成给药通道,该通道在20 min左右即可闭合;(2)经过纳晶针处理过的大鼠皮肤可见耀眼的荧光(+++);而未经纳晶针处理的大鼠皮肤仅在角质层可见明确的线状荧光(+),其他部位可见微弱荧光(-)。结论纳晶针对外用药物有明显的促进渗透作用,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住院的患者常规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发现一些梅毒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但也发现 5例老年男性内科病患者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呈假阳性反应,现分析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63~ 80岁,分别以白血病 (1例 )、冠心病 (1例 )、糖尿病 (2例 )、脑供血不足 (1例 )入院,其共同特点是:①老年男性,长期患有难以治愈的内科慢性疾病,病程 10~ 20年;②反复询问患者及其配偶均无非婚性接触史,亦无梅毒临床表现,近 3年内无输血史;③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滴度均在 1∶ 4以下,其中 …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中的作用,采用PCR/SSP技术对35例东北汉旗人AR患进行了HLA-DRB 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并与94例健康人作对比。结果发现,AR组HLA-DRBi*0101-2基因频率为12.86%,表型频率为25.21%,RR=17.25(校正P值<4×10^-4);HLA-DRB1*0302基因频率为11.43%,表型频率为5.71%,RR=12.00(校正P值<0.05);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AR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性。结论:HLA-DRB1*0101-2和*0302等位基因与AR相关。  相似文献   
6.
7.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面部、双手腕部红斑28天于1999-02-23入院。28天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双手腕部出现红色斑块,左眼球结膜出现息肉样班块,无瘙痒及疼痛,无发热及关节痛。发病后8天曾在我科住院,初步诊断:“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予醋酸泼尼松10mg 口服3/d,头孢呋辛钠0.75g 2/d 静滴,共住院11天。出院时面部及双手腕红斑基本消退,嘱患者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15mg/d,定期门诊复查,逐渐减量至停药。但患者未按时服药,皮疹再发,而再次入院。既往曾在入院前一个月做直肠息肉切除术,无药物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1岁。于1976年10月5日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入院。同年11月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20天治愈出院。86年9月颜面及臀部出现红斑,伴有发热、关节痛,乏力腰痛。查体:T38.1℃、BP120/70,系统检查无异常。皮科情况:颜面鼻颊部对称性蝶形红斑,左侧臀部3×5cm紫红色水肿性斑块,表面少量灰白色鳞屑。两侧腹股沟可触及胡桃大淋巴结2个,压痛(+)。实验室检查:ESR28mm/h,LE细胞(+),血清蛋白电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1岁.周身皮肤潮红、有鳞屑10余年,左手、左臀部、左小腿、右大腿肿物2年余,于2006年7月就诊.患者10年前因头面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鳞屑被诊断为银屑病.在多家医院行中药、光化学疗法及外用药(药名不详)等多种方法治疗.皮损仍反复发作.近年来周身皮肤发红,四肢关节出现僵硬.  相似文献   
10.
TheHLAsystemisahighlypolymorphicantigenandgeneticsysteminhuman,anddifferentpopulationhasdifferentdistributionofHLAalleles.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are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iesthatarecharacterizedclinicallybyproximalmuscleweak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