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妊娠晚期胎儿宫内死亡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探讨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999年本院收治的196例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诊治过程。结果5年本院共分娩18586例,死胎196例,占10.5%o,其中单胎死亡177例,占90.31%,均行利凡诺尔引产,胎儿宫内死亡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29例(帆状胎盘4例),脐带因素6例,溶血8例,子宫破裂1例,羊水因素8例,不明原因115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共19例,发生率是7.1%,8例即行剖宫产,11例经治疗自娩。平均治疗7w主要死亡原因脐带因素5例,胎儿畸形1例,帆状胎盘3例,原因不明10例,其中单卵双胎13例,双卵双胎4例,不详2例。结论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是胎儿宫内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双胎之一胎儿死亡后存活儿预后较好,应积极治疗及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患者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科室妊娠梅毒患者116例临床资料,其中梅毒规范治疗患者86例列为治疗组,未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患者30例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3例(3.49%)不良妊娠结局,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68,P=0.002);治疗组发生5例(5.95%)不良新生儿结局,低于对照组6例(26.0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28,P=0.003);治疗组新生儿RPR全部转阴,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44.4.4%)转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8,P=0.013)。结论:对合并梅毒妊娠患者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是关键的改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及分娩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根据分娩方式,将713例足月产初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237例)、试产后剖宫产组(238例)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组(238例),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以及阴道压力等,并评估其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来了解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筛查出盆底肌力〈4级或发生POP或SUI症状的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肌力和POP-Q分期及肌电压、尿失禁程度改变情况,并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713例产妇中,210例(29.5%)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236例(33.1%)I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518例(72.7%)阴道压力表现正常;377例(52.9%)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后,SUI和POP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均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会引起患者盆底肌力和阴道肌力下降,增加患者肌肉疲劳度和产后POP及SUI。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发生的原因、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产道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手术产的产道血肿发生率比顺产高近4倍,产道血肿的好发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阴炎症水肿、产道裂伤、急产、第二产程延长。结论产前重视妊娠合并症防治,产时提高助产技术,产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减少产道血肿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及分娩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根据分娩方式,将713例足月产初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237例)、试产后剖宫产组(238例)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组(238例),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以及阴道压力等,并评估其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 POP-Q)分期法来了解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SUI)以及盆腔脏器脱垂( POP)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筛查出盆底肌力<4级或发生POP或SUI症状的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肌力和POP-Q分期及肌电压、尿失禁程度改变情况,并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713例产妇中,210例(29.5%)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236例(33.1%) I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518例(72.7%)阴道压力表现正常;377例(52.9%)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0例患者治疗后, SUI和POP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均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会引起患者盆底肌力和阴道肌力下降,增加患者肌肉疲劳度和产后POP及SUI。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及监护异常图形之间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和阴道正常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阴道手术产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疾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电子监护不增加剖宫产率,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了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及监护异常图形之间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和阴道正常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阴道手术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心电子监护不增加剖宫产率,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了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线粒体损伤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行孕期管理并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非重度子痫前期组(n=40)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18)。另选取同期5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于孕中期(24~28周)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线粒体损伤指数,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并关注妊娠结局,分析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D3+、CD4+、CD8+水平及Th、Ts线粒体损伤指数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重度子痫前期组CD3+、CD4+、CD8+水平及Th、Ts线粒体损伤指数阳性率均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1.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