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硅胶乳房假体的组织相容性不佳。植入体内后易形成纤维囊壁影响手术效果,观察改性后的乳房假体植人体内后纤维囊壁形成情况。并进行CT评价。方法 通过辐射的方法把亲水性化学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接枝到硅胶乳房假体表面,改变假体的表面特性并植入兔的背部皮下组织;将未经接枝改性的正常假体作为对照组,术后8及32周,通过CT扫描观察假体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结果 CT扫描显示术后8及32周,改性组的硅胶假体外形无明显改变,而未改性组外形显改变。结论 在硅胶乳房假体表面接枝N-VP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假体表面的组织相容性,减少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长因子转基因在治疗皮瓣远端缺血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前景,我们的实验旨在探讨局部应用以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d-bFGF)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皮瓣生存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1动物分组、皮瓣设计选用30只SD大鼠,于大鼠背部正中设计蒂在尾  相似文献   
3.
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胫前区是常见损伤部位,因局部软组织少,血供差,一旦受损,皮肤坏死、骨、肌腱外露,修复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胫前区缺损5例,3例改进结扎蒂部小隐静脉,术后皮瓣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4.
脂肪筋膜瓣在手指深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手指中、小范围软组织缺损伴骨质、肌腱外露的创面提供一种简单、安全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同指创面近掌侧作纵向S形切口,分离两侧创缘,充分显露皮下脂肪筋膜及指血管,注意保护指血管的分支,以一侧为蒂向远端逆行翻转或向近端旋转覆盖缺损,其表面取同侧上臂全厚皮片移植,轻加压包扎,供瓣区原位缝合。结果:临床应用6只手指均获成功,外形满意。结论:同指术野,手术简单、安全可靠,一期完成,是修复手指中、小创面骨、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良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肢,躯干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因创面大需皮肤移植。自1987年~1996年6月共收治25例,均采用肿瘤扩大切除,轴型皮瓣,肌皮瓣转位覆盖或局部皮瓣转位复盖辅以皮片移植.术前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临床随访半年一3年,效果尚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女10例,男15例;年龄29-64岁。其中胸前部隆突性皮纤维肉瘤4例及恶性骨母细胞瘤1例,切除后缺损在8×7CM-13×7CM,三例采用肩胸超薄皮瓣覆盖,二例采用邻近皮瓣转位覆盖辅以皮片移植,均获成功,随访8月-2年,局部均无复发;肩背部隆突性皮纤维肉瘤4例,神…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的形成与Langerhans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100蛋白在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组织浸润部、增生部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明显增多。统计学处理:瘢痕疙瘩的增生部、浸润部与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差异有显著性(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或正常皮肤(P〈0.01),而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老化部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重度杯状耳三维立体重建的有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乳突区皮瓣及自体肋软骨切取的Ⅱ期再造方法对中重度杯状耳进行三维重建.Ⅰ期行外耳皮肤脱套、乳突区皮瓣分离;切取肋软骨与耳轮软骨桥接重建耳上极及乳突区皮瓣包盖.Ⅱ期行再造耳上极掀起,耳后筋膜瓣覆盖及植皮重建.结果 18例中重度杯状耳畸形患者,1例桥接处糜烂,软骨部分坏死,其余均Ⅰ期成活,随访3~26个月,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乳突区皮瓣法重建中重度杯状耳,强调细节亚单位构建,再造耳更加安全、美观,手术成功率和医患满意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1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8岁.3岁时发现右(足母)趾较健侧大而不对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后经当地骨科医生诊治为"巨(足母)趾畸形,待年长发育稳定后手术矫正."现已成年,自感增长稳定,但外形巨大丑陋并妨碍穿鞋,故要求整复.2000年12月5日入院.家族中无类似发病史.检查:全身发育、健康状况良好,双上肢双手诸指正常对称.  相似文献   
9.
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侧颌颈皮瓣的设计应用及血供类型.方法设计蒂部位于耳前的由颌缘走向颏下的窄蒂皮瓣,用于中老年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最大10 cm×6 cm,蒂宽2.5~3.0 cm,长2~4 cm.结果本组4例,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改进设计的侧颌颈皮瓣修复创面,全部获得成功,术后外形良好,供区直接松解缝合,肿瘤无复发.结论侧颌颈部皮瓣应属于跨区供血皮瓣.设计时宜斜行走向,蒂部不宜过窄,供区可直接闭合,解剖层次表浅,手术时间短,同时为患者提供术后及早的综合性治疗,如放疗,是中老年患者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修复的手术方法的选择。 方法 自 1986年以来 ,共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 3 6例 ,应用逆流颞顶筋膜瓣结合中厚皮片移植、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及轴型头皮瓣结合皮片移植修复 ,创面最大 2 6cm× 2 4cm ,颅骨外露最大面积 2 2cm× 18cm。 结果 共切取皮瓣、筋膜瓣及肌皮瓣 3 4块 ,其中 1例局部头皮瓣因缝合有张力 ,边缘裂开 ,换药后再次用局部小皮瓣修复痊愈。 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 4cm表皮坏死 ,行补充植皮治疗后愈合 ,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 ,术后经半年~ 1年随访 ,效果满意。 结论 逆流颞顶筋膜瓣是头皮肿瘤切除后顶额部骨外露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斜方肌肌皮瓣则是修复全头皮撕脱大面积颅骨外露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