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频率的增高,唑类抗真菌药物随之被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但耐药率逐年上升,成为困扰临床治疗真菌感染的难题之一。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由于某些靶酶及耐药基因表达的增加造成的。文章着重介绍真菌唑类药物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使用唑类药物和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用药策略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因肛周皮疹3个月就诊。患者自诉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肛周有2粒米粒大小的苍白色扁平丘疹,界限清楚,无明显瘙痒,当时未予重视。而后丘疹逐渐增大、增多,表面无破溃、糜烂、出血,伴恶臭,感轻度瘙痒,无明显疼痛,曾多次在当地诊治(不详),疗效不佳。个人史:有冶游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来源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的致病力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实验组小鼠分为R组和H组,分别经呼吸道吸入接种分离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的PM菌株(竹鼠寄生株)及广西地区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iosis marneffei,PSM)患者血液的PM菌株(人感染株)活菌悬液,7天后处死并解剖,肉眼观察肺脏感染情况;取左肺下叶组织行真菌培养并比较阳性率差异;取左肺上叶组织行病理切片观察了解其病理改变;取右肺组织匀浆接种PDA平板培养基25℃培养48h后计数菌落,比较二者肺组织菌载量,同时分析安慰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R组和H组)感染PM后发病率100%;两种不同来源的PM感染小鼠后肺脏肉眼观察无明显差异;感染不同来源PM的小鼠肺组织菌载量无差异;不同来源PM感染的小鼠肺脏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安慰剂组小鼠有轻微病理改变;空白对照组小鼠无病理改变。结论两种不同来源的PM菌株经呼吸道吸入感染途径均可引起小鼠肺部致病;竹鼠寄生株PM与人感染株PM对小鼠的致病力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9例正常皮肤中MCPIP1和IL-17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CPIP1和IL-17c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MCPIP1、IL-17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7±0.0661和0.4027±0.04158,对照组中分别为0.2921±0.06135和0.2374±0.02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IP1和IL-17c mRNA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组皮损中MCPIP1和IL-17c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CPIP1和IL-17c可能共同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女,54岁,反复咳嗽、咳痰11月,再发加重1月入院,住院期间患者全身皮肤突然出现多个紫红色大小不等的结节,发热,因外力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例2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发热、颈部肿物1年,右上臂疼痛13天入院,因外力致右上臂活动受限;以上2例经组织及脓液培养均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X线片提示2例骨折均为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0岁.因面部、躯干皮肤出现结节和斑块2年,于2010年3月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躯干出现大小不一隆起性暗红色结节,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斑块,尤以面部皮损变化明显,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诊治(具体不详),因疗效不佳而来我院诊治.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