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热射病(heat strock HS)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严重热射病可导致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本院急诊科在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抢救热射病4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镁离子制剂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幕上性出血、出血量〈50ml的血患者96例,采用如何随机分组,治疗组在综合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25%硫酸镁针20ml,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及死亡人数。结果 治疗组NDS评分在用药后第7、15天ND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死亡人数治疗组4例(8.33%),对照组5例(10.4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及时补充镁离子能促进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小量出血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而对死亡率降低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社区医生心肺复苏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亦称基本生命支持,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必须采取的有效抢救措施.2011年7月我市农村卫生协会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医务人员急救基本技能,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慈溪市人民医院和慈溪市卫生进修学校对全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社区医生进行CPR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在培训前对所培训的社区医生进行随机调查,以了解基层社区医生CPR知识的知晓率情况,为今后CPR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超声显像,明确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在超声引导下对23例危重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23例全部置管成功,19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4例行左颈内静脉置管。无一例出现误穿颈动脉和气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危重患者终末期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实习生向患者主动说明学生身份后,患者是否还会允许其问诊和体检。方法首先调查就诊患者是否愿意实习生参与医学操作,然后由实习生主动向患者说明学生身份并介绍医学培训过程,最后让患者选择是否允许实习生问诊和体检。结果12名实习生调查了150名急诊就诊患者。在问卷调查中,76.7%的患者表示不会介意实习生参与医学操作,但有48%的患者表示当有实习生参与时自己应该被告知。当实习生向患者说明学生身份后,85.3%的患者允许其问诊和体检。结论当被告知实习生身份后,很多患者都愿意让其问诊和体检。  相似文献   
6.
新型毒品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 inetype stimulants,ATS)是当今国际上广泛流行的毒品之一,且吸食者增长趋势迅猛,被预测将成为21世纪最广泛滥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摇头丸)及其他一些神经兴奋剂.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收治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患者65例,现将临床表现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吕剑杰 《江西医药》2005,40(5):273-274
目的 评价预防性气管插管在危重急性中毒病人洗胃时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163例急性中毒昏迷患者预防性气管插管后洗胃,与93例未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洗胃的急性中毒昏迷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的163例危重急性中毒患者成功洗胃160例(98.2%)。吸人性肺炎11例(6.7%)。死亡7例(4.3%);而未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的93例危重急性中毒患者成功洗胃76例(81.7%),吸人性肺炎18例(19.4%),死亡13例(14.00/o)。结论 对危重急性中毒患者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洗胃,可以提高洗胃的效果。预防吸人性肺炎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SMAE )是由于栓子阻塞肠系膜上动脉引起肠缺血或坏死的一种急性病变,进展快,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达50%~80%。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逐渐拓展到更多临床领域,尽管其诊断特异性不高,但该检测所具有的高度敏感性和极佳的阴性预测能力使其在许多疾病特别是在血栓形成(高凝状态)、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血管造影技术仍是确诊SMAE的金标准,但其操作的侵入性及客观技术的难度,仍限制了它的推广。CT血管成像已在各地区应用广泛,其在诊断SMAE中的价值也被逐渐重视。本次研究旨在分析D-二聚体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在急性SMAE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氧饱和度(SpO2)监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中的意义。方法 394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分成两组,监测组221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同时予以SpO2监测并观察波形为指导持续胸外按压;未监测组173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但未予以SpO2监测;两组比较心、脑肺复苏成功率及心跳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结果监测组心肺复苏成功117例(52.94%)与未监测组心肺复苏成功72例(4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监测组脑复苏成功14例(6.33%)与未监测组脑复苏成功6例(3.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监测组的心跳骤停持续时间(43.93±23.33)min短于未监测组(52.92±26.28)min,自主心跳恢复时间(22.13±18.72)min亦短于未监测组(29.09±21.4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5、2.35,P均<0.05);而两组脑缺血缺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结论在经皮SpO2监测指导下进行胸外按压有助于提高胸外按压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需要先安装湿化杆并旋转多次才能完成,使用极不方便;当氧流量过大和湿化液过多时,容易使湿化液溢入患者鼻内;如果管道扭曲或阻塞,也会使湿化瓶因集气过多压力增高而爆炸;为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湿化瓶和湿化杆的重复应用,全国各医院尚无统一的消毒管理方法,容易造成吸氧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鉴于此,我科与医疗厂家在原来氧气湿化瓶的基础上重新研制新型的氧气湿化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