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1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状瘢痕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表现各异,常规的“W”成形术或“Z”成形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患者的容貌,但术后的二期瘢痕仍较清晰。近年来,我们采用切除后磨削术治疗线状瘢痕14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4例线状瘢痕患者,男3例,女11例;年龄18~35岁;病程均超过6个月,全部位于面部,长度10~50cm,宽度1~3mm,均为凹陷性瘢痕,其长轴均与皮纹方向近似成直角交错,2例为刀伤所致,12例为各种手术后遗瘢痕。二、治疗方法将线状瘢痕定点划线,范围应超出瘢痕边缘1mm,沿线切开瘢痕,暂不切除,形成新鲜创缘。然后将瘢痕左右双…  相似文献   
2.
颧部褐青色痣 (图 1)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其发病机理至今未明。该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 ,主要表现为双侧颧部的散在分布的褐色椭圆形或多角形斑点 ,与化妆品密切相关。这种损害的发生区域不同于太田痣的分布区域 ,其组织病理的改变至今罕见报道。我们收集了 2 0例患者资料 ,今将其病理结果报告如下。图 1  患者颧部褐青色痣一、病例和方法1.病例收集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皮肤外科接诊患者 ,详细记录一般情况、家族史、化妆品应用史和各类辐射史。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皮损分别作HE染色标本和多巴染色标本 ,并按常规方法均作电镜标本 ,于透…  相似文献   
3.
周朗  卫连坤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49-849,907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办法。方法采用额肌、眼轮匝肌、心肌联合瓣悬吊的方法纠正重度上睑下垂38例45只限,根据SOUTHEN的手术满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几乎所有病例术后几个月内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直至4~7个月后,均能自行恢复正常睁眼和闭眼,没有出现额肌和眼轮肌功能的丧失和减弱,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本组28例49只眼,手术结果均为满意。结论采用额肌、眼轮匝肌、眉肌联合瓣悬吊的方法,通过额肌的收缩起到提上睑的功能,纠正重度上睑下垂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平行皮纹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臭是美容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之一.目前,对它的治疗方法很多,小切口皮下搔刮术具有基本不留瘢痕,又能保证疗效,是目前较受欢迎的方法.但该方法有一定的并发症,如:皮下血肿、皮肤坏死等,限制了它的推广与应用,为此,我们对它做了一些改进--平行皮纹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皮肤磨削中,为了减少创面渗出和感染,促进磨削创面愈合,我们采用了促进表皮细胞增长减少创面渗出,有止血作用的胶原葡聚糖溶液治疗磨削后创面,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一、胶原葡聚糖的作用取猪皮的真皮层,剪碎,用0.05%洗必泰溶液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加入醋酸溶液及胃蛋白酶消化沉淀,留上清液,加氯化钠再沉淀,再用醋酸溶液溶解,成为10mg/ml胶原蛋白。葡聚糖的制备,取葡聚糖,加生理盐水煮沸消毒,将消毒后的葡聚精加入胶原溶液中,制成5%葡聚糖胶原溶液。二、临床资料1990年7月至1092年8月,我科共收治面部皮肤磨削的病人457例,平均年龄为29.959.29岁,男174例,女283例。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台湾铗蠓皮炎患者进行人工免疫(脱敏)疗法的前后,分别测定了其免疫状态,发现蠓皮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在T淋巴细胞值降低,同时,血中IgG水平升高,总补体值下降,免疫复合物阳性率明显升高。当用人工免疫治疗后,上述异常现象逐步得到纠正,表明其与蠓皮炎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此外,免疫复合物阳性率的明显增高,说明蠓皮炎患者除Ⅰ、Ⅱ型变态反应外,尚可能存在Ⅲ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7.
颧部褐青色痣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该病患者有较高的家族史暴露率,提示该病有“遗传易感性”存在。环境危险因素有化妆品应用史和紫外线暴露史,但每一因素均不能解释所有病例。结论 认为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以解释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病过程,遗传基因的定位与环境因素的联合研究对揭示颧部褐青色痣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0岁。因右眼周褐青色斑片30年于1996年6月入院。患者出生时右侧上、下睑分布淡褐色斑片,1岁时因肺炎高热而色素加深,范围扩大,类似皮损累及顶部左侧和面部右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顶部左侧一处灰蓝色...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导2例增殖性脓性口炎患者。例1,23岁女性。1976年开始下腹部间歇性痛性痉挛,交替发作便秘和腹泻,大便带血和粘液。经大便检查,直肠镜及结肠镜检查,钡灌肠及肝活检,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胆管周围炎。用柳氮磺胺吡啶(500mg,日3次)和强的松(30mg,日3次)治疗,腹泻和血便消失。当药物减量时,腹泻又发。1978年6月全口粘膜及气管和喉发生痛性溃疡,声音嘶哑。损害活检仅显示粘膜坏死,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口腔局部应用四环素等几乎无效。1979年8月因柳氮磺胺吡啶引起苔藓样药物反应而停此药。1980年7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