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细胞染色体异常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为初发组(18例)和经过系统治疗组(22例),并选取16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全血细胞体外培养后制备中期染色体,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G显带行核型分析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实验,比较初发寻常性银屑病组和经过系统治疗组的差异。结果 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6例健康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G显带均未发现异常核型;初发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经过系统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比正常人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初发的和经过系统治疗的银屑病患者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体细胞染色体存在不稳定性,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2.
1病例摘要患者男,73岁。因乏力半年,发现腹部包块、淋巴结肿大2个月,体重减轻8kg,于2007-09-29入院。既往史:10年前及20年前因“右眼泪腺混合瘤”先后2次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史,否认近期感染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可触及淋巴结左颌下2.5cm×5.0cm1枚,右侧颏下3.5cm×2.0cm1枚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与比较了1981至1987年同期在我所进行化疗取得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继续进行强化和维持化疗与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病例的缓解期与生存期。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的8例患者中,仅1例在骨髓移植(BMT)后18个月死于播散型结核,其余7例皆存活,且无白血病复发。而接受强化与维持化疗的23例患者中,其中位完全缓解期仅7个月,中位生存期仅15个月。按Gehan比分检验,结果示二组生存率与缓解期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allo-BMT较单纯化疗优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介绍了139例恶性疾病的患者接受了HLA不配合的骨髓移植。这些供者和受者均有:①一个单倍型一致,另一个在某种不同程度上相近。②所有HLA抗原的表现型一致(A、B和D/DR位点,不考虑HLA—C)。作者重点介绍了与供者表现型完全一致的15例病  相似文献   
6.
报道43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采用标准化疗方案26例,9例获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有2例长期存活至今,有效率为46%;姑息治疗组17例,仅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35%。43例中位数生存期2.5月。36例死亡。结果表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病死率高、生存短、临床治疗困难。因此,其化疗方案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MICM)异常的特点。方法收集1999至2010年MICM资料完整的初治WM患者41例,男27例、女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中高危患者占58.5%。细胞免疫表型分析:CD19阳性100.0%,CD20阳性97.6%,CD38阳性74.1%,FMC7阳性36.9%,CD5阳性10.0%,CD23阳性31.6%,HLA-DR阳性83.3%,CXCR4阳性85.7%。常规细胞遗传学以及荧光原位杂交发现特异性细胞遗传学异常。PRAME在WM中表达增加,且与骨髓中淋巴细胞数相关, MAGEC1/CT7在WM中不表达。WM使用含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较环磷酰胺+长春地辛+醋酸泼尼松(COP)方案治疗未见生存优势。结论 WM具有独特的MICM特征,通过MICM的综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WM并对疾病进行监测,利妥昔单抗治疗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讨论了有关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各种治疗方案。鉴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及其内在生物学特性所决定,老年AML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老年AML化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各种因素,并注意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伊米配能/西司他丁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疗效郭乃榄,陆道培,卢锡京,范蕴明,王德炳,付剑峰,任汉云,吴彤,刘剑,刘素贤,单福香,史琪,郑缓,张捷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患者由于接受大剂量化疗或超大剂量化疗与放疗,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在以维甲酸联合四硫化四砷、蒽环类药物为主的治疗体系下附加染色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对含四硫化四砷诱导治疗方案的反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附加染色体异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占18.4%.其中三体8以及i17q-是最常见的附加异常,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增高(P<0.05).在附加染色体异常组完全缓解率降低(75.9%vs 90.7%)、复发率增高(13.8%vs 6.2%)、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增高(17.2%vs 6.2%),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 在此三类药物治疗体系下,尚未发现附加染色体对预后影响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