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辛  刘润秋  凌昕  季孙平 《苏州医学》2009,32(2):110-111
甲氨喋呤其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是叶酸分子4位羟基和N10位上的H分别由-NH2和-CH3所取代,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可以影响核酸的生物合成。作为免疫抑制剂,皮肤科临床常用于严重的银屑病、红斑狼疮、天疱疮等疾病。我们于1999-2008年诊治甲氨喋呤过敏患者2例,现报告于下,以引起同行注意。  相似文献   
2.
失眠的根本病机为阴不纳阳,阳不入阴,阴阳失衡。"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指气从下丹田开始,循督脉、顺任脉而行,过三关沟通任督二脉,以调和阴阳~([1])。基于失眠的根本病机,从"小周天"对调整人体阴阳有特独作用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失眠与任督二脉的关系,为临床从任督二脉论治失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其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是叶酸分子4位羟基(-OH)和N^10位上的氢(H)分别由氨基(-NH2)和甲基(-CH3)所取代,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可以影响核酸的生物合成。作为免疫抑制剂,皮肤科临床常用于严重的银屑病、红斑狼疮、天疱疮等疾病。我们于1999~2008年诊治甲氨喋呤药疹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检测延边地区健康成人320例血清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其均值为41.17U/L;观察肝脏疾病与其他几种常见病病人血清中NAG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肝脏病患均值为72.44±23.7U/L,肝硬化病患均值为62.6±17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增高的病患NAG均值为64.6±20.3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急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均值为48.6±17.7U/L,也高于健康人,因而测定血清中NAG活力值是诊断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42例慢性乙型肝类患者均为我院1994年4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慢迁肝20冽,慢活肝2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10-58岁。临床诊断及分型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乙肝五项结果均为HB5Ag(+)、HB,Ag(+)、抗一H凡(+)。检测哈尔滨市50例健康人CD;、CD4、CDS为正常对照。1.2方法:1.21治疗方法:自体LAK细胞回输:…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疹7月余就诊.患者于2009年4月始无意中发现右耳后-个绿豆大的丘疹,表面光滑,初较软,后渐硬,无痒痛.丘疹持续不消退,未明显扩大,亦未自行破溃,且头皮、面部、四肢、躯干亦先后出现少数散在类似皮疹.曾自行将皮损挤破,可挤出黏稠血性液体.病程中无关节痛、无胸骨后疼痛,无精神疲倦、乏力、纳差等.近半月来仍间断出现新皮疹,长大至黄豆大小即终止.因影响美观,遂就诊于我院.既往无类似发作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较好,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颈部无肿块,各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6月余”于2008年8月1日入院.患者原双眼裸视力均为5.1,6月前视力开始减退,近3月加剧,伴畏光、脱发.此后患者视力进一步减退,看不清人民日报报头.至我院就诊时视力:右4.3.左4.2.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药物中毒史,近2年来有3名婚外性伴侣.体检: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直接对光反应和间接对光反应减弱,双眼调节反射正常,无眼震、斜视、上睑下垂,眼裂、眼球运动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疹7月余就诊。患者于2009年4月始无意中发现右耳后一枚绿豆大的丘疹,表面光滑,初较软,后渐硬,无痒痛。丘疹持续不消退,未明显扩大,亦未自行破溃,且头皮、面部、四肢、躯干亦先后出现少数散在类似皮疹。曾自行将皮损挤破,可挤出粘稠血性液体。病程中无关节痛、无胸骨后疼痛,无精神疲倦、乏力、纳差等。近半月来仍间断出现新皮疹,长大至黄豆大小即终止。因影响美观,遂就诊于我院。既往无类似发作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颈部无肿块,各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周身多发散在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疹,半球形,部分丘疹表面光滑有光泽,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少数几个表面皮纹明显,表面及周围有少许脱屑。边界清楚,浸润不明显,未发现破溃(图1、2)。头面部皮疹较多,躯干四肢皮疹较少,左侧腘窝处可见一枚皮疹,双手、足部、口腔粘膜及外生殖器部位未见皮疹。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无异常。髂前部位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胸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均提示:右肺中叶内侧段少许炎症性病变;回盲部多发小淋巴结。取背部一枚皮损活检示:角化不全,棘层轻度增厚,真皮内见梭形组织细胞弥漫浸润,病变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图3),梭形细胞核呈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不同程度空泡化改变(图4),未见有丝分裂像。其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4(-)、CD45Ro(++)、CD68(++)、LCA(+++)、MPO(+)、S-100(-)(图5)。诊断: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静滴抗生素为临床治疗重症或感染的常用给药方法。用法正确可收到满意的疗效;反之,则疗效不佳,甚至造成治疗失败。因此如何正确静滴抗生素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梅毒治疗有效、血清固定、神经梅毒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亚群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梅毒治疗有效患者、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6例神经梅毒患者及20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各组梅毒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分别为29.79±5.47,31.79±6.72,33.84±8.81)、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46,1.54±0.70,1.62±0.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50±8.93,2.20±0.43)(P<0.01);治疗有效组患者B细胞(CD19,12.26±3.4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2.04)(P<0.01),NK细胞(16.81±6.95)显著低于对照组(26.35±9.93,P<0.05);血清固定组患者NK细胞(15.82±8.4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减少与梅毒血清固定和发展成神经梅毒推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