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次灌胃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单次ig杂色曲霉素 (ST)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方法 ,研究ST对BALB/c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 ,ig小剂量ST(3μg·kg-1 )后 1 2h或大剂量ST(3mg·kg-1 )后6h即可见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出现胞核固缩深染、胞浆嗜酸性变、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 ,且随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 ,病变神经元逐渐增多 ;光镜下对海马CA2区病变神经元进行计数分析 ,结果表明ST处理组发生病理变化的神经元比例均高于相应对照组 ,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igST 3,30 ,30 0和30 0 0 μg·kg-1 1 2h后 ,小鼠脑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ig3mg·kg-1 的ST后 6~48h,随ST作用时间的延长 ,脑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结论经口给予ST可导致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 ,诱导并促进小鼠大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消化道造影和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钡餐造影表现为黏膜变平或破坏,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肠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结论消化道造影和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与pS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标本79例,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9例乳腺癌标本中c-erbB-2与ps2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中c-erbB-2和pS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4.4%和59.5%.c-erbB-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0.01)、组织学分级(P<0.05)、TNM分期(P<0.05)关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S2的表达与绝经状况(P<0.01)与年龄(P<0.05)关系有统计学意义.ER(+)组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低于ER( -)组(P>0.05),ER(+)组pS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ER(-)组(44.4%,8/18),pS2(+)组c-erbB-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S2(-)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及pS2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c-erbB-2和p53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乳腺癌标本中EGFR、c-erbB-2及p53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EGF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4.3%、54.8%和44.0%。EGFR的表达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关(P<0.05,P<0.01,P<0.01);c-erbB-2(+)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73.9%,34/46)明显高于c-erbB-2(-)组(52.6%,20/38)(P<0.05);p53(+)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81.1%,30/37)明显高于p53(-)组(51.1%,24/47)(P<0.01)。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GFR、c-erbB-2及p53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6月~2008年12月的148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6例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病理技术,对比研究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平均检出淋巴结(16.8&#177;3.9)枚,阳性淋巴结(2.3&#177;3.6)枚,对照组平均检出淋巴结(10.7&#177;2.1)枚,阳性淋巴结(1.1&#177;2.1)枚,差异均存在在统计学意义(t=11.932,P=0.000;t=2.339,P=0.021)。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淋巴结检出个数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淋巴结检出个数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9,P=0.298),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5.762,P=0.000)。不同大体分型、肿瘤直径、累及肠壁周径程度、T分期、分化程度的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不同(χ2=12.979,P=0.002;χ2=5.543,P=0.020;χ2=8.096,P=0.044;χ2=11.478,P=0.006;χ2=9.377,P=0.009)。结论大组织切片技术能较好的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大体分型、肿瘤直径、累及肠壁周径程度、T分期及分化程度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6.
3种真菌毒素诱发NIH小鼠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我室对河北省肿瘤高发区居民饮食真菌毒素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现 ,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 ,ST )、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AFG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DON)均是肿瘤高发区当地居民饮食中的优势污染真菌毒素。应用高发区真菌毒素污染食物或含有ST、AFG1的真菌培养物可诱发多种实验动物肺癌发生。同时体外研究也表明 ,ST对人胚肺细胞具有致癌作用。为在整体水平进一步研究ST和AFG1的致癌作用 ,本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肤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一些新的临床病理亚型特点。方法 对1例具有新的临床病理特点的T细胞淋巴瘤多次活检、多种病理方法检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包括常规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基因重排及PCR检测。结果 皮损为柔软的多发结节,并有黏液囊肿形成;肿瘤细胞以小T淋巴细胞为主,主要浸润真皮及皮下,无明显亲表皮现象。部分肿瘤细胞有亲血管现象,伴明显血管纤维黏液样基质。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显示,CD3,CD43,CD45RO均阳性,CD56少数阳性;CD68,CD79α,CD20,CD30,CD117,ALK,S-100,CD45R,EMA,SMA均阴性;黏液基质阿新蓝染色阳性;基因重排TCR-β阳性;PCR检测EBV病毒阴性。结论 伴血管纤维黏液样基质的T细胞淋巴瘤是皮肤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一种新的、独特的亚型,不属于亲表皮的蕈样肉芽肿亚型。  相似文献   
8.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年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份已为儿童所体验儿童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加之生病住院后由于身体不适、环境的改变,各种治疗护理都是针对患儿身体的轻侵入性操作,造成一定痛感及不舒适性。患儿极少能予以主动配合,对儿科治疗护理造成一定难度,影响了治疗护理的成功率。护士在对此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治疗护理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激发患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bcl-2及pS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乳腺癌标本中ER、PR、c-erbB-2、p53、bcl-2及pS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ER、PR、C-erbB-2、p53、bcl-2和pS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78.7%、49.3%、65.3%、82.7%和54.7%。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有关;bcl-2的表达与年龄、月经和肿瘤位置有关;pS2与绝经状况有关;bcl-2的表达与ER有关;ER(+)、PR(+)组中pS2阳性率明显高于ER(-)、PR(-)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53、pS2及bcl-2蛋白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学不成熟性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例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不同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临床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分别为47岁女性和57岁男性。前者甲状腺多发占位。镜下,甲状腺见弥漫分布的从浆样细胞到体积稍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的免疫母细胞样形态的大片肿瘤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CD38、CD138阳性,而CD20等B细胞标记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高达80%~90%。患者同时合并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后者咽部右侧壁外生性肿物,大小2.5 cm×2.5 cm。镜下,浆样肿瘤细胞弥漫生长,可见正常形态至轻中度异型浆样细胞,见核分裂象,局部间质黏液变性。免疫组化CD38、CD138、MUM1阳性,CD20等B细胞标记阴性,Ki-67增殖指数最高20%。2例均未见骨髓及其他部位受累,诊断为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甲状腺为浆母细胞亚型,咽部为伴局部间变型。结论 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少见,需结合形态、免疫组化、临床相关检测,并除外浆细胞骨髓瘤髓外受累后综合分析,不同组织学级别的浆细胞瘤进展、治疗和预后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