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变化,并与常规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磨镶术(SBK)比较。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同期行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正手术的患者100例(200只眼),其中SMILE患者50例(100只眼),SBK50例(100只眼)。每组再按术前的等值球镜(SE)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采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和分析系统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测量,统计分析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变化及角膜后表面中央4 mm范围内的平均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对同一组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屈光度行SMILE和SBK术后角膜后表面的顶点高度变化及角膜中央4 mm范围内的平均高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不同时间SMILE组低度、中度、高度近视3组之间的角膜后表面的顶点高度变化及角膜中央4 mm范围内的平均高度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不同时间SBK组低度、中度、高度近视三组之间的角膜后表面的顶点高度变化及角膜中央4 mm范围内的平均高度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不同时间SMILE和SBK两组角膜后表面的顶点高度变化及角膜中央4 mm范围内的平均高度变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矫正相同屈光度SMILE去除的角膜组织要多,但与SBK比具有同样的角膜后表面稳定性,因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视性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参数Q值的变化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行常规LASIK的102例(204只眼),年龄18~36岁,等值球镜(SE)为-2.00~-10.50D的青壮年近视患者按SE分为低度(-3.00D以下)、中度(-3.00~-6.00D)、高度(-6.00D以上)三组.除常规检查外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对上述近视患者使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进行角膜非球面性参数Q值测量分析,使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检测对比敏感度.结果 角膜前表丽Q<,2>、Q<,30>术前分别为-0.14±0.15、-0.24±0.10,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0.66±0.74、0.59±0.53.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前表面不同范围Q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前表面O值较1个月时减小,两个时间点的前表面Q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度数越高,术后Q值变化越大.术后1、3、6个月前表面Q<,30>值的变化(△Q<,30>)与对比敏感度log值的变化之间无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时前表面Q<,30>小于0.55组与大于0.55组之间的BSCVA、SI、EI和对比敏感度lo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前表面Q<,30>的变化小于0.68组与大于0.68组之间的BSCVA、SI、EI和对比敏感度log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的Q值由术前的负值变为正值且随矫正度数的增加而增加,术后3个月时角膜前表面Q值趋于稳定;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的绝对值或相对值的变化均不明显影响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周欣  张济明  刘俐利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219-2220
目的:探讨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在白内障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3-01/2010-1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后囊膜破裂非计划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的病例,定期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水肿情况、前房Tyndall’s征、瞳孔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情况。结果:术后1mo,PCCC组与未行PCCC组的最佳矫正视力0.8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mo,PCCC组与未行PCCC组的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水肿情况、前房Tyndall’s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囊膜破裂后在可行PCCC的病例中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稳定舒适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壮年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它与其他参数间的关系。方法使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与分析系统检测203例(406眼)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为-1.00~11.38D的18—36岁青壮年近视患者,获取角膜前、后表面Q值、角膜像差、角膜表面散光△K值。结果角膜前表面Q20、Q25、Q30、Q35、Q40分别为-0.14±0.15、-0.20±O.11、-0.24±0.09、-0.30±0.23、-031±0.23。角膜后表面Q20、Q25、Q30、Q35、Q40分别为0.48±0.32、0.27±0.25、0.09±0.20、-0.05±0.18、-0.20±0.17。角膜前表面Q30与球镜、柱镜、SE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0.19、0.15),与角膜前表面散光△K、z40、RMSh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O.64、0.56);角膜后表面Q30与角膜后表面z40、RMSh、RMS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0.59、0.24)。性别、年龄、配戴角膜接触镜对Q值无显著影响。双眼Q值呈-致性。结论大多数青壮年近视患者角膜前表面为长椭圆形(prolate),前、后表面的Q值均随着测定范围的扩大变得越来越小。角膜Q值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角膜非球面性参数Q值得到越来越多的眼科学者的关注,Q值已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不可忽视的重要参数。Q值的调整有助于减少球差的引入,同时Q值还在老视矫正手术中得到应用。现就Q值的相关研究以及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效果。方法:对角膜浅层病变52眼行PTK治疗,近、远视者作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胬肉术后均经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再行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者共聚焦显微镜确诊后行PTK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翼状胬肉29例PT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PT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且未见复发。角膜瘢痕患者PTK术后角膜中央6mm区域基本透明,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3行。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3眼,角膜带状变性3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眼,PTK后角膜中央6mm区域基本透明,原发病未再复发。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吕虹  薛继平  刘俐利  王欣 《护理研究》2023,(9):1689-1692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cTTE)结合经食管超声(TEE)检测卵圆孔未闭(PFO)的关键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3月疑诊卵圆孔未闭并进行超声检查的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检查前进行心理疏导,指导Valsalva动作或连续剧烈咳嗽训练;在检查中注重医师、护士及病人的密切配合;检查后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反应及并发症,总结关键护理要点。结果:5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的cTTE检查;44例病人完成了TEE检查,1例有少量黏膜损伤出血,1例病人出现轻微过敏反应。结论:在cTTE和TEE检查中,应重视心理护理、加强Valsalva动作或连续剧烈咳嗽训练、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并加强医、护、患三者配合,以提高cTTE诊断准确率、TEE检查的成功率及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乳头炎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患者28例(34眼),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冲击治疗3天后改为甲基强的松龙250mg,静滴3天,然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mg/(kg·d)3天,泼尼松逐渐减量至停药,总疗程大概1月。分别于激素冲击治疗后3天、1周、1月予复查视神经OCT,并记录视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结果:治疗前RNFL平均厚度228.4±60.1μm,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天后RNFL平均厚度164.7±32.0μm,治疗1周时RNFL平均厚度131.2±22.8μm,治疗1月时RNFL平均厚度104.5±15.4μm。治疗后3天、1周、1月OCT检查RNFL平均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检查可以用于评价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患者的视神经损伤程度,并能客观的反映治疗过程中视乳头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信息化心脏康复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信息化心脏康复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信息化的心脏康复教育运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可以使患者更加配合康复指导,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身心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干眼症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816例1 632眼行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其中术中将150例患者的左右眼角膜瓣蒂部随机置于角膜上方或鼻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干眼问卷调查、泪液分泌量检查、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角膜着色眼数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BUT缩短,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角膜瓣蒂部位于上方组与位于鼻侧组之间术后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量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术后1周、1个月干眼患者较术前增加,术后6个月干眼缓解。角膜瓣蒂部位置对干眼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