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常性银屑病可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许多学者就其遗传学和临床特点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最近的研究发现,早发型银屑病发病与等位基因rs10852936(17q12/IKZF3)突变等有关,晚发型银屑病发病则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1等位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rs887998、人白细胞抗原A中单核苷酸多态性rs2256919及等位基因人白细胞抗原C*12:02等有关.同时,地域间早发型与晚发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也存在差异.早发型银屑病更易复发,易合并心理障碍;青春期发病患者发生点滴状皮损的概率高,且多与链球菌感染有关.晚发型银屑病易发生掌跖脓疱病、红皮病性银屑病,易合并糖耐量异常及肥胖症;老年发病患者家族史阳性率低,皮损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可达龙)与ATP对室上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4例室上速的临床特点,并将24例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例,用可达龙治疗;对照组12例,用ATP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达龙治疗室上速,有效率83.3%,出现副作用1例,安全率为91.7%;ATP治疗室上速,有效率91.7%,出现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6例,安全率为50%。因此使用可达龙与使用ATP治疗室上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安全性上前者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诊断的101例B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01例BP患者,1年内死亡15例,1年病死率为16.3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BP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有高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40分、合并脑卒中、合并心脏病。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KPS评分≤40分、合并脑卒中是B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P患者1年病死率为16.30%,影响病死率的预后不良因素为高龄、KPS评分≤40分,合并脑卒中。  相似文献   
4.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6岁和19岁。临床表现均为红斑基础上的水疱,尼氏征阴性。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不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直接免疫荧光示IgA、lgG和C3呈线状或带状沉积于基底膜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5.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因素可能是主要发病机制。 GPP可能是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多种细胞因子制剂已经投入临床使用,取得很好疗效。在影响GPP的多种细胞因子中,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细胞因子,都能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因此细胞因子间相互放大的级联反应可能是GPP发病及病情进展的主要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的发热与白介素(IL)-1、-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发热组与不发热组患者血清IL-1、IL-6及TNF—a的水平。结果GPP患者体温与GPP病情严重程度评分(r=O.858),白细胞计数(r=0.429),中性粒细胞计数(r=0.518),血清IL-1(r=0.518)、IL-6(r=0.484)及TNF-α(r=0.587)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GPP发热组发热时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GPP发热组体温平稳时血清IL-1(t=3.639)、IL-6(t’=2.276)及TNF—α(t=2.880)水平;GPP发热组出院时血清IL-1(t=5.129)、IL-6(f=3.348)及TNF-仪(t=4.775)水平;GPP不发热组人院时血清IL-1(t=2.154)、IL-6(t’=2.476)及TNF—OL(t'=2.582)水平。GPP不发热组出院时血清IL-1(t=3.212)、IL-6(t’=3.309)及TNF-α(t=4.566)水平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L-1(t=4.768)、IL-6(t=4.539)及TNF—o【(t:8.478)水平(P〈0.05或P〈0.01)。GPP患者各试验组血清IL-1水平与其IL-6水平(r=0.575)和TNF-仪水平(r=0.790)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GPP患者血清IL-6水平与TNF—d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0.579,P〈0.01)。结论IL-1、IL-6和TNF—Ot及其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GPP患者发热的免疫学机制之-;中性粒细胞在GPP患者发热中起-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FS-DFSP)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FS-DFSP病人临床资料。结果病人因“额部肿块切除术后10年,再发1年”入院。皮损组织病理:短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部分区域呈束状、鱼骨样排列。免疫组化:CD34(+)、波形蛋白(Vimentin)(+)、Ki-67增生活跃区60%(+)。诊断为FS-DFSP,予以扩大范围皮肤病损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FS-DFSP发病率低,易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警惕性有助于确诊及降低临床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2岁,因躯干、四肢反复红斑、丘疹伴瘙痒2年余于2019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患者起病2年来多次于外院诊断为湿疹、过敏性皮炎等,应用多种抗组胺药及外用药治疗(硼酸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皮损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调查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瘙痒的流行程度及临床特征,评估瘙痒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1 - 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医师评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29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瘙痒特征、睡眠及生活质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瘙痒的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29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男184例(63.23%),女107例(36.77%),年龄M(Q1,Q3)为37.00(28.00,50.00)岁。258例(88.64%)有瘙痒症状,瘙痒程度以中度多见。皮损严重程度(OR = 1.252,95% CI 1.114 ~ 1.407,P<0.001)是患者瘙痒的主要危险因素。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与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r = 0.65,P<0.001)、5-D′S评分(r = 0.65,P<0.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r = 0.48,P<0.001)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r = 0.63,P<0.001)均存在正相关,瘙痒严重程度NRS评分与DLQI评分(r = 0.61,P<0.001)和PSQI评分(r = 0.55,P<0.001)存在正相关,5-D′S评分与DLQI评分(r = 0.62,P<0.001)和PSQI评分(r = 0.64,P<0.001)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大部分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瘙痒;疾病严重程度显著影响患者的瘙痒严重程度,瘙痒对睡眠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0岁。躯干及四肢红斑伴瘙痒4年。曾被误诊为湿疹和银屑病,治疗无效。9个月前因皮损加重在右下腹部行皮损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蕈样肉芽肿。予干扰素+CHOP方案治疗,疗程中行腹部CT提示肾脏占位性病变,治疗8个月后皮损再次复发,调整为EPOCH方案治疗,目前病情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