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9至2011年本院临床分离出来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分离出的2781株病原菌中的25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主要为痰和支气管灌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占62.3%(157/2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主要分布在ICU 27.8%(70/252)和感染科19.8%(50/252)。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已经达到41%(30/74)和35%(22/74),敏感性最高的为多粘菌素B和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加,需引起临床重视。加强其耐药监测可以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德福韦酯(ADV)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已经被发现具有潜在的肾毒性,但由于其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剂量较小(10 mg/d),肾毒性轻微,常被临床医生忽视.本研究对CHB患者在使用ADV治疗期间的肌酐和血磷变化进行回顾性观察,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本院门诊及ADVⅢ期临床试验[1]中,服用ADV(购自葛兰素史克公司)单药或联合治疗的CHB及其并发症患者,经门诊登记及医院HIS系统查询,符合以下条件者:(1)服用ADV 10 mg/d单药或联合治疗≥2年:(2)治疗依从性好,有门诊就诊记录或医院HIS系统记录,随访间隔≤6个月;(3)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磷水平.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间断服药或自行停药者;(2)治疗中途有换用其他抗病毒药物者;(3)门诊及检测记录不完全者;(4)在我院门诊就诊但由外院检测者;(5)仅有服药记录而无检测记录者,或仅有检测记录而无服药记录者;(6)服用其他公司生产昀ADV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分析病毒Pre-S/S区基因序列变异或缺失情况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共10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HBV DNA含量,其中HBV DNA阳性者60例, HBV DNA阴性者40例。将60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60例HBsAg(+)HBsAb(-)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体外扩增两组患者HBV Pre-S/S基因序列并测序分析,根据测序结果对患者的基因型进行分型,比较两组Pre-S/S基因变异情况,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中B基因型19例、C基因型41例,对照组患者中B基因型18例、C基因型42例。实验组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50.0±16.3)岁]大于C基因型[(34.0±13.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P=0.0432)。实验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S区氨基酸突变率分别为10.8%和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31,P=0.046)。同样为C基因型的两组患者,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为41.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氨基酸突变率(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68,P=0.006)。结论 HBsAg(+)且HBsAb(+)并伴有HBeAg(+)的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率显著增高。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现象与pre-S/S区基因突变具有显著关性,且C基因型的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患者的突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感染因素及流行特点,为防治隐孢子虫在AIDS患者中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省上蔡县收集AIDS慢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49份,采用甲醛-乙酸乙酰沉淀法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计数。结果 149例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24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6.11%。男性与女性患者及各年龄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AIDS患者处于HIV无症状期、有症状期和HIV/AIDS期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5.81%(16/62)和9.88%(8/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D4+T细胞水平在<200cells/μL,201~499cells/μL和>500cells/μL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22.00%(11/50),13.68%(13/95)和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中存在着隐孢子虫感染,中晚期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两种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患者420例,以日立7600为参比系统,测定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迈瑞BC-5390为试验系统,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系统在低、中、高3种浓度的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2≥0.980,相关性良好,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在1/2规定的允许总误差范围内,可以接受。结论两种系统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定期对不同的系统和仪器进行比对和校正,可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与血脂关系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艳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71-3171
目的:主要了解高血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均采用酶法检查。结果:尚血压组TG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脂血症总患病率高血压组为47.79%,对照组为25.14%,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高TCH、高TG和低HDL患病率,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HDL-CH水平是冠心病的极好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检测方法在疟疾诊断和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的67份疑似疟疾患者血样用镜检法、OptiMAL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疟原虫的检测,并用OptiMAL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药物治疗后3 d、1周、2周的血样阴转率和疟原虫在血中的核酸DNA拷贝数进行评估。结果镜检法、OptiMAL法和PCR法敏感度分别为56.7%、52.2%和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0.05);三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1.1%、86.0%和100.0%;误诊率分别为13.7%、21.8%和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3.3%和100.0%。结论 OptiMAL法和PCR法在疟疾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中,可作为镜检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CK-MB检测方法的选择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4月未合并心脏疾病的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547例、健康对照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5例;其中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艾滋病患者2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332例;用免疫抑制法和质量法检测其CK-MB.结果 同健康对照相比,入组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异常升高比例较高,而使用质量法检测CK-MB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CK-MB活性和质量均明显升高且相关性高.结论 免疫抑制法在检测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CK-MB时,受用药等因素影响CK-MB活性假阳性率较高,质量法在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CK-MB检测时是更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刺模型探讨脓毒症晚期髓系造血情况.方法 将C57 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LP术后12 d脓毒症小鼠骨髓和脾脏造血前体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12d小鼠骨髓中的GMPs(粒-单核细胞祖细胞)、MPPs(多潜能祖细胞)、LSKs(造血干细胞Lin-Sca-1+c-Kit+)的比例显著增加;脾脏中GMPs、LSKs的比例也明显增加.结论 脓毒症晚期小鼠髓系造血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对T2DM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探讨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STZ和高脂饮食建立T2DM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NC)、T2DM组和T2DM运动组(T2DME)。NC组和T2DM组安静饲养8周,T2DME组进行8周的跑台训练。运动结束后测体重、血糖。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蛋白水平,通过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得出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肌TGF-β1、smad2、p-smad2、smad3和p-smad3的含量。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体重降低[(528±71)vs(362±33)g,P0.05],血糖升高[(6.4±3.8)vs(26.0±7.5)mmol/L,P0.01],心肌CVF升高[(2.2±0.31)%vs(5.8±0.45)%,P0.01],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TGF-β1、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T2DM组比较,T2DME组血糖降低[(26.0±7.5)vs(21.0±6.8)mmol/L,P0.05],心肌CVF降低[(5.80±0.40)%vs(3.60±0.33)%,P0.05],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降低(P0.05),TGF-β1及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结论运动改善T2DM大鼠心肌纤维化,抑制TGF-β1的表达和smad2/3的磷酸化,TGF-β1/smad可能是运动抑制T2D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重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