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79篇
  免费   3167篇
  国内免费   2221篇
耳鼻咽喉   242篇
儿科学   422篇
妇产科学   358篇
基础医学   3541篇
口腔科学   558篇
临床医学   4175篇
内科学   4545篇
皮肤病学   286篇
神经病学   1475篇
特种医学   13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3460篇
综合类   5147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986篇
眼科学   698篇
药学   3355篇
  30篇
中国医学   1793篇
肿瘤学   2749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1034篇
  2021年   1613篇
  2020年   1242篇
  2019年   1043篇
  2018年   1098篇
  2017年   1015篇
  2016年   1002篇
  2015年   1428篇
  2014年   1717篇
  2013年   1540篇
  2012年   2046篇
  2011年   2430篇
  2010年   1544篇
  2009年   1213篇
  2008年   1563篇
  2007年   1616篇
  2006年   1556篇
  2005年   1498篇
  2004年   1139篇
  2003年   1153篇
  2002年   1041篇
  2001年   877篇
  2000年   804篇
  1999年   756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338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22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8篇
  197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中药保质期或有效期进行系统的调研,探讨中药饮片设定保质期或有效期的依据及其必要性,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药品监管部门制定有关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选用检索词为“中药材”并“有效期”“饮片”并“有效期”,“饮片”并“保质期”“中药材”并“保质期”“中药材”并“效期”和“饮片”并“效期”,利用CNKI平台工具以及Excel统计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数据库检索、筛选,获取中药材、饮片保质期或有效期或效期的相关有效文献共85篇,其中关于中药、饮片保质期的相关文献26篇,中药、饮片有效期或效期的相关文献59篇;在59篇关于中药有效期的文献中,74.58%的文献对于中药是否应该制定有效期、如何制定有效期等展开了讨论,25.42%的文献为中药有效期研究的实验性文献。结论:本文从中药材、饮片保质期与有效期的现状,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方法,饮片分类、保质期制定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为中药饮片保质期制定,提供了详实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
3.
Gold nanoparticles (Au NPs) hold great promise in food, 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However, influence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 a likely route for Au NPs administr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u NPs has been rarely evaluated.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GIT flui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u NPs (5, 50, and 100?nm)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intestinal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in vitro. Au NPs aggregated in fasted gastric fluids and generated hydroxyl radicals in the presence of H2O2. Cell studies showed that GIT fluids incubation of Au NPs affected the cellular uptake of Au NPs but did not induce cytotoxicity or disturb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4.
背景 恶性肿瘤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极易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或放弃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病种、分散地域的研究,仍缺乏对于全国范围与多病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变化及结构构成的考量。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水平以及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和结构变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深化新医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样本跨度为2013-2017年。统计“30种疾病人均住院费用”中的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以及膀胱恶性肿瘤的数据,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2019年4-8月,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我国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情况〔结构变动值(VSV)、结构变动度(DSV)、结构变动贡献率〕。结果 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胃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始终最高,且肺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上升幅度最大。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占比中,药费占比最高且总体逐年下降。从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实际变化来看,药费在2013-2014年有所上升,2014-2017年逐年下降;检查费在2013-2014年下降,2014-2017年缓慢上升;手术费与手术材料费在2013-2017年逐年上升。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VSV最大;4种恶性肿瘤药费、检查费的VSV均呈负向变化,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的VSV均呈正向变化,治疗费的VSV增减均不明显。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的DSV从大到小依次为肺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膀胱恶性肿瘤。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治疗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小;除药费外,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手术材料费和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食管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手术费、检查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膀胱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检查费、手术材料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结论 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虽然较为理想,但药费、治疗费仍是住院费用结构的重点调整对象;同时为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应当加强控制手术材料费与检查费;而胃恶性肿瘤与肺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严重,若要缓解应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与住院费用管控。  相似文献   
5.
6.
The value of adding simeprevir (SMV) vs placebo (PBO) to peg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PR)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was examined using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s); further, concordance of PROs with virology endpoints and adverse events (AEs) was explored. Patients (= 768 SMV/PR,= 393 PBO/PR) rated fatigue (FSS), depressive symptoms (CES‐D)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WPAI: Hepatitis C Productivity, Daily Activity and Absenteeism) at baseline and throughout treatment in thre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s comparing the addition of SMV or PBO during initial 12 weeks of PR. PR was administered for 48 weeks (PBO group) and 24/48 weeks (SMV group) using a response‐guided therapy (RGT) approach. Mean PRO scores (except Absenteeism) worsened from baseline to Week 4 to the same extent in both groups but reverted after Week 24 for SMV/PR and only after Week 48 for PBO/PR. According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lower area under the curve (baseline–Week 60, AUC60) and fewer weeks with clinically important worsening of scores in the SMV/PR group at any time point. Incidences of patients with fatigue and anaemia AE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but FSS scores showed that clinically important increases in fatigue lasted a mean of 6.9 weeks longer with PBO/PR (P < 0.001). PRO score subgroup analysis indicated better outcomes for patients who met the criteria for RGT or achieved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12 weeks post‐treatment (SVR12); differences in mean PRO scores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level were only observed with PBO/PR. Greater efficacy of SMV/PR enabled reduced treatment duration and reduced time with PR‐related AEs without adding to AE severity.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