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6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320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664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867篇
内科学   820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282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77篇
综合类   110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30篇
眼科学   167篇
药学   654篇
  14篇
中国医学   457篇
肿瘤学   49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近发展的代孕技术给众多不孕夫妇带来为人父母的喜悦之时,也对人们传统的生殖伦理观念形成冲击并挑战现存法律制度.人们不仅要肯定代孕技术的合理性,也要警惕其所产生的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合理利用该技术和制定相应的法规是避免出现伦理和社会混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L-丙酰肉碱对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及体外抗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丙酰肉碱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5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指标;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观察L-丙酰肉碱对Fenton体系及二甲基亚砜(DMSO)碱性有氧体系产生自由基的作用。结果:L-丙酰肉碱静脉给药明显减少再灌注时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的发生(P<0.05),促进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心力环面积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均明显增高(P<0.05);静脉注射L-丙酰肉碱100mmol/L时促进Fenton体系OH的产生,而500mmol/L时产生明显抑制作用,L-丙酰肉碱明显抑制DMSO碱性有氧体系OS的产生。结论:L-丙酰肉碱明显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促进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推测它对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再灌注损伤保护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Teh-Ia Huo  Han-Chieh Lin  Shou-Dong Lee 《Liver transplantation》2007,13(11):1618; author reply 619-1618; author reply 6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球囊导管加压注射泛影葡胺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9例不孕症用76%泛影葡胺采用球囊导管加压注射法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并在透视下实时点片。结果普通注射时双侧输卵管显示185例(84.47%),单侧显示24例;加压注射后203例(92.69%)双侧输卵管显示,单侧显示14例,成功率100%。子宫畸形见于9例,输卵管异常131例,造影剂弥散与吸收异常104例。结论利用球囊导管加压注射水溶性造影剂,可以明显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质量及输卵管再通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复合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Bental术22例,底盘法2例)。13例伴有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对其中8例DeBakeyI型者,以Teflon毡条内外加固主动脉切端后吻合。13例用人工血管周围间隙与右心耳吻合以控制升主动脉吻合之外的出血。3例以人工血管片环包主动脉吻合口控制局部广泛渗血及出血。2例术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死亡,手术死亡率83%。随访平均218个月,2例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右股动脉栓塞经手术治愈;其余病人康复良好,心功能(NYHA)I~II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第1-7天急性心梗塞患者红细胞磷脂主要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膜的神经鞘磷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磷酯酰胆硷,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却较正常人明显降低。这说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在红细胞磷脂代谢紊乱,这时心肌缺血的重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物理疗法在治疗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程在1个月以上的病人血栓机化,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2001年1月-2003年5月,20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物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 Anesthesiologist-directed preoperative medicine clinics are used to prepare patient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esthesia and surger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uch a clinic reduces preoperative testing and consults, but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the clinic on the day of surgery. The authors tested whether a visit to an anesthesia preoperative medicine clinic (APMC) would reduce day-of-surgery case cancellations and/or case delays.

Methods: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all surgical cases during a 6-month period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Hospitals. Case cancellations and rates of first-start case delay over the 6-month period were cross-referenced with a database of APMC attendees in both the general operating rooms and the same-day surgery suite. The impact of a clinic visit on case cancellation and delay in both sites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Results: A total of 6,524 eligible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ame-day surgery suite, 98 of 1,164 (8.4%) APMC-evaluated patients were cancelled, as compared with 366 of 2,252 (16.2%) in the non-APMC group (P < 0.001). In the general operating rooms, 87 of 1,631 (5.3%) APMC-evaluated patients were cancelled, as compared with 192 of 1,477 (13.0%) patients without a clinic visit (P < 0.001). For both operating areas, APMC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earlier room entry time than patients not evaluated in the APMC.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帕金森病(PD)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PARK1-PARK10等10个单基因与PD的发生有关。其中三个基因产物与家族性PD有关,它们分别是a-synuclein(PARK1)、parkin(PARK2)和泛素蛋白C末端羟化酶-L1(PARK5),它们均参与Lewy小体.的形成,在PD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另外几个基因对应的蛋白或对应蛋白的功能未知,但已经在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PD遗传学的研究将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并且有可能为PD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概述了PD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