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ng  Lin  Heizhati  Mulalibieke  Li  Mei  Wang  Zhongrong  Yang  Zhikang  Abudereyimu  Reyila  Yang  Wenbo  Yao  Ling  Li  Nanfang 《Sleep & breathing》2022,26(3):1417-1426
Sleep and Breathing -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hand smoke (SHS) exposure and sleep quality in never-smokers of Northwest China. Never-smoking adults...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芝斛方对氧化应激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和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脉颗粒组、芝斛方低剂量组和芝斛方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最后一次给药16h后灌胃50%乙醇12mL/kg,6 h后取材,检测小鼠血清SOD、GSH-Px、CAT、GST活性、MDA含量及T-AOC,检测小鼠肝脏组织SOD、GSH-Px活性及MDA、PC、NO、NOS、Nrf2和HO-1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芝斛方低剂量组血清SOD活性及T-AOC增强(P<0.01),芝斛方高剂量组血清SOD、GSH-Px、GST活性及T-AOC均增强,MDA含量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芝斛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脏组织GSH-Px活性增强(P<0.05,P<0.001),MDA 含量下降(P<0.05),NO含量及 NOS 活性均下降(P<0.01,P<0.001),Nrf2及 HO-1含量升高(P<0.001).结论 芝斛方可以通过增强血液及肝脏组织SOD、GSH-Px、T-AOC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化产物MDA和PC的生成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此外,芝斛方还可通过降低NOS活性从而减少NO的产生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60例ITP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的关系.结果 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越多,预后越好,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越高,预后越好.结论 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与ITP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判断ITP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神经分化因子1(Neuro1D1)Ala45Th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在Kavvoura等已发表1999年至2004年NeuroD1 (Ala45Th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联性的meta分析基础上,纳入2004年至2012年有关NeuroD1 (Ala45Th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以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应用Rev Man 5.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相关数据的合并,最终纳入13篇病例对照试验文献.结果 共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3 896例,对照组3 186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种人2型糖尿病与对照组Thr45Thr45/(Ala45Thr+Ala45Ala45) OR值为3.16(95%CI0.99 ~10.11),白种人OR值为1.09(95% CI0.90~ 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G/A等位基因频率OR值为0.85(95% CI0.72 ~0.99)/1.18(95% CI.07 ~ 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4).结论 NeuroD1 (Ala45Thr)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因时护理模式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纳与行动以及健康赋权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确诊并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组,将单月入院患者62例纳入常规护理组,双月入院患者67例纳入因时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取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因时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基于“因时制宜”的原则,选取9∶00—11∶00、16∶00—17∶00及19∶00—21:003个时段进行健康宣教、运动管理及回顾性指导。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糖尿病接纳与行动问卷(AADQ)中文版和慢性病赋权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接纳与行动以及健康赋权认知的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AADQ中文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AADQ中文版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因时护理组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两组患者慢性病赋权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因时护理组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院时因时护理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因时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新诊断T2DM患者接纳与行动以及健康赋权认知水平,进而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接纳程度及自我意识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在我院行体外照射加252Cf中子腔内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病例,共516例。分析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和发生中位时间,单因素分析同步化疗、临床分期、年龄、血清D-二聚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共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2例,发生率为2.3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中位年龄为45岁。放疗后至确诊发生严重深部静脉血栓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临床分期在有血栓和无血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是否行同步化疗差异显著(P=0.022)。结论:宫颈癌放疗后可能出现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但同步化疗可能增加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芝斛方对气阴两虚证小鼠的影响,探讨其益气养阴功效,揭示气阴两虚证实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脉颗粒组(5 g/kg)、芝斛方低剂量组(1.33 g/kg)、芝斛方高剂量组(2.67 g/kg);采用单日限制饮食、双日负重力竭游泳,并于第16天开始连续灌胃左甲状腺素钠片(150μg/kg)14 d的方式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药液,连续给药30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测试小鼠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检测小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肌肉组织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糖原(MG)含量和肝脏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芝斛方的各组小鼠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实验第20、30天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1);芝斛方低剂量组和芝斛方高剂量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胸腺指数增大(P<0.01),血清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明显降低(P<0.01),肝脏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增强(P<0.01),肌肉组织LA含量降低(P<0.01),肌肉组织LDH和CK活性增强(P<0.01);芝斛方低剂量组小鼠血清T3含量降低(P<0.05),IgM和IgG含量升高(P<0.05).结论 气阴两虚证反应性在机体不同系统有一定的差异,芝斛方可以改善气阴两虚证小鼠的一般状态,通过调节小鼠的环核苷酸水平、免疫和代谢水平发挥益气养阴功效.  相似文献   
9.
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DRESS) is a sev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 that can affect any age group. We carried out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oepidemiologic aspects of DRESS in children.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 all patients ages 12 years and younger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s of pediatrics and dermatology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over a 3‐year period with probable or definite DRESS, defined based on the RegiSCAR scoring system. A total of 11 patients were studied. Lamotrigine (four patients) and pencillins (three patients) were the most common offending drugs. Not adhering to the standard guidelines of introduction and gradual titration of lamotrigine to therapeutic dose may have increased the chance of lamotrigine‐induced DRESS. A short latent period between the onset of drug intake and drug reaction was noted in DRESS induced by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