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于冠状动脉结扎术前和术后30 min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集动态图像,脱机行VVI分析,测量左心室心尖水平及心底水平的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峰值、解旋速度峰值。结果急性心肌缺血组术后,心底水平左心室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及解旋速度有减低趋势,但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左心室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及解旋速度均明显减低,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速度和解旋速度术后改变趋势与心尖水平相似,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扭转和解旋功能受损,主要由心尖部旋转和解旋减低引起。VVI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地检测实验兔左心室扭转的变化特征,为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的、可靠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接种于层黏连蛋白包被培养皿(Ln组)和空白培养皿(对照组)中,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作出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在细胞内的表达;RT-PCR法检测TGF-β1和cytokerat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n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3~7 d,Ln组A570明显低于对照组(0.20 vs 0.28,0.22 vs 0.30,0.28 vs0.34,0.31 vs0.36,0.33 vs 0.36,P<0.05);α-SMA在对照组细胞内表达良好,在Ln组的表达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Ln组TGF-β1 mRNA的表达下降,cytokeratin mRNA表达增加.结论:层黏连蛋白能抑制翼状胬肉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EAS-1000)与A超测量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的差异,以评价前者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为前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正常人165例(312眼)分别用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与A超测量散瞳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结果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的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为(2.80±0.24)mm,A超测量结果为(2.91±0.64)mm,u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的测量散瞳后晶体厚度为(4.18±0.31)mm,A超测量结果为(4.32±0.51)mm,u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与A超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在两者所测值的稳定性方面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HepG2细胞丝状伪足形成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Cdc42 siRNA转染HepG2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GF组、EGF+siRNA干扰组、siRNA干扰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Cdc42 mRNA转录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微丝绿色荧光探针(actin-tracker green)染色检测HepG2细胞丝状伪足形成,侵袭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经EGF处理后HepG2细胞可见明显丝状伪足形成,EGF组细胞Cdc42 mRNA及总蛋白(Total-Cdc42)表达量无显著变化,但活性Cdc42(Active-Cdc42)显著增高(0.713±0.021vs0.423±0.015,P<0.05),siRNA干扰细Cdc42表达及活性受到明显抑制(0.118±0.017 vs 1.128±0.024;0.351±0.021 vs 0.936±0.024,均P<0.05),并抑制EGF诱导的细胞丝状伪足形成,EGF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98.43+3.11vs61,09±3.58,50.53±2.34,62.73±2.64,均P<0.05).结论:EGF通过激活Cdc42诱导HepG2细胞丝状伪足形成并增强其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
6.
产前超声检查中医患关系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产前超声检查已成为产前诊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和局限性引发的医患矛盾甚至医疗纠纷日益增多。通过分析产前超声检查过程中诱发医患关系矛盾的各种因素并进行伦理分析。提出解决医患关系矛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6例12眼的发病诱因、自觉症状、视力、眼底、视野、同视机、头部磁共振平扫(MRI)、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V)、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压力和常规生物化学等检查。结果:患者6例12眼的发病诱因分别是感冒、紧张焦虑和口服多西环素,症状是阵发性眼前发黑、双眼复视、头痛眼痛,视力正常或轻度下降,眼底双侧视乳头水肿,同视机结果提示双侧或单侧外直肌麻痹,视野无缺损或生理盲点扩大,MRI和MRV未见明显异常,CSF压力升高在250~300mmH2O之间,常规生物化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对于以眼部视乳头水肿和外直肌麻痹症状首诊于眼科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确诊或除外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胆道高压对内脏大神经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胆道高压对内脏大神经的影响及其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本实验采用自制“盲囊”加压装置制成家兔急性胆道加压模型,同步动态记录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和血压变化,结果表明:在150mmHg(20kPa)加压条件下,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于1分钟内即明显增加(P<0.01),且右侧远较左侧明显(P<0.01),同时血压也明显下降(P<0.01)。如迅速减压,则放电频率和血压均在短期内恢复至加压前水平。阻断右侧内脏大神经,则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实验结果提示,内脏大神经活动与重症急性胆管炎早期的血压下降有关,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胆道高压对Oddi括约肌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和方法:探讨胆道压力对Oddi括约肌的影响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时胆道高压的形成机制,采用家兔复制急性胆道盲囊加压模型。结果:胆道加压至8kPa(60mmHg)的数分钟内,Oddi括约肌电活动明显增强;Oddi括约肌压力显著升高(P<005),甚至出现持续痉挛;同时伴有右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增强和动脉血压的进行性下降(P<005)。而用06%利多卡因阻滞右腹腔神经丛后,再行胆道加压则以上反应不能发生。若在加压后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Oddi括约肌收缩或痉挛也可逐渐缓解。结论:急性胆道梗阻可能诱发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使胆道内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机制可能与内脏神经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干眼症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及通过对比敏感度测试来评价人工泪液对干眼症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干眼症患者25例50眼和正常人15例29眼,分别测量BUT(泪膜破裂时间)、SⅠt(泪液分泌基础实验)和泪膜干涉图像,并采用OPTEC6500视功能测试仪分别测量干眼症患者和正常人应用人工泪液前后的对比敏感度。主要观察指标包括BUT、SⅠt、泪膜干涉图像及低、中、高频CS。结果:本研究中按临床症状、BUT,SⅠt和泪膜干涉图像试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干眼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眼症患者低、中、高频CS均低于正常组(P<0.05)。应用人工泪液5min后,发现干眼症组低、中、高频CS都有显著提高(P<0.05);且干眼症组应用人工泪液后的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相近。结论:干眼症的低对比敏感度可以通过人工泪液的使用加以改善,通过人工泪液治疗不但可以缓解症状而且使干眼症的视觉质量接近正常人标准;另外,对比敏感度测试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非接触的评价泪膜质量的方法,为干眼症的治疗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