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953篇
  免费   77837篇
  国内免费   8606篇
耳鼻咽喉   6866篇
儿科学   11053篇
妇产科学   4080篇
基础医学   30659篇
口腔科学   8464篇
临床医学   52061篇
内科学   83269篇
皮肤病学   15668篇
神经病学   30901篇
特种医学   126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63325篇
综合类   22844篇
现状与发展   96篇
一般理论   37篇
预防医学   21939篇
眼科学   7133篇
药学   19396篇
  89篇
中国医学   7618篇
肿瘤学   24178篇
  2024年   695篇
  2023年   5742篇
  2022年   3688篇
  2021年   8338篇
  2020年   13871篇
  2019年   15282篇
  2018年   18306篇
  2017年   19656篇
  2016年   21070篇
  2015年   22735篇
  2014年   31095篇
  2013年   32545篇
  2012年   18795篇
  2011年   19511篇
  2010年   25794篇
  2009年   25194篇
  2008年   15801篇
  2007年   13265篇
  2006年   15138篇
  2005年   11454篇
  2004年   9390篇
  2003年   8530篇
  2002年   7525篇
  2001年   8048篇
  2000年   6577篇
  1999年   5378篇
  1998年   4672篇
  1997年   4490篇
  1996年   4074篇
  1995年   3840篇
  1994年   2494篇
  1993年   1937篇
  1992年   1866篇
  1991年   1840篇
  1990年   1415篇
  1989年   1488篇
  1988年   1269篇
  1987年   1077篇
  1986年   1065篇
  1985年   883篇
  1984年   654篇
  1983年   598篇
  1982年   583篇
  1981年   463篇
  1980年   406篇
  1979年   388篇
  1978年   403篇
  1977年   438篇
  1975年   314篇
  1972年   3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再深一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来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柴胡疏肝散的所有活性成分与药物靶点;通过收集PharmGkb、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柴胡疏肝散对两种受体蛋白EGFR和STAT1的影响。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104个,潜在靶点238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166条目和148条目,主要涉及到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STAT1两个靶点能够与核心活性成分能够自发结合成较为稳定的构像;免疫印迹法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能够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EGFR和STAT1蛋白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EGFR和STAT1蛋白表达来共同调控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深入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综合体温保护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体温保护组(T组)和体温保护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D组),每组30例。C组常规体温保护,T组和T-D组综合体温保护;T-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T0)、手术开始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鼻咽温度;于T0、术后2 h(T6)、24 h(T7)和48 h(T8)时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水平;记录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期质量指标。结果 与T0比较,C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明显升高(P < 0.05)。与T0时点比较,C组、T组和T-D组T6、T7和T8时点CD3+和NK cell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C组在T6、T7和T8时点,T组和T-D组在T6和T7时点,CD4+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6和T7时点CD3+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和T7时点,CD4+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T7和T8时点,NK cell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采用体温保护措施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温稳定,减少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IPH)的发生,并有效提高患者苏醒期质量,减轻免疫抑制程度,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