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4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355篇
耳鼻咽喉   94篇
儿科学   111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664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717篇
内科学   922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307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科学   473篇
综合类   97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19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679篇
  3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3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6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 pathological feature in atherosclerosis is the dysfunction and death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C).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known to accumulate in the atherosclerotic arterial walls, impairs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 and causes EC apoptosis. A major bioactive ingredient of the oxidized LDL is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 which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causes apoptosis and necrosis in various EC. There is hitherto no report on LPC‐induced cytotoxicity in brain EC. In this work, we found that LPC caused cytosolic Ca2+ overloa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ecrease, p38 activation, caspase 3 activation and eventually apoptotic death in mouse cerebral bEND.3 EC. In contrast to report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by LPC in other EC, LPC did not trigger ROS formation in bEND.3 cells.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p38 alleviated LPC‐inflicted cell death. We examined whether heparin could be cytoprotective: although it could not suppress LPC‐triggered Ca2+ signal, p38 activation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rop, it did suppress LPC‐induced caspase 3 activation and alleviate LPC‐inflicted cytotoxicity. Our data suggest LPC apoptotic death mechanisms in bEND.3 might involv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ecrease and p38 activation. Heparin is protective against LPC cytotoxicity and might intervene steps betwee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rop/p38 activation and caspase 3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硒蛋白P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直肠癌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大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60例直肠癌组织、40例直肠腺瘤组织、40例正常直肠组织,应用SABC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硒蛋白P的表达情况,结果依据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强度进行评价,三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无序行×列表?2检验(α=0.05),两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2检验(α=0.016 7),硒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四格表?2检验(α=0.05)进行分析。结果硒蛋白P在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腺瘤组织、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33/40)、70.0%(28/40)、45.0%(27/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680,P<0.001),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腺瘤组织间差异显著(?2=14.063,P<0.001;?2=6.061,P=0.015);硒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是否浸润浆膜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硒蛋白在直肠癌中低表达,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对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和形成历史,进行了概略而系统的讨论。认为:处理外科疾病是人类最早的医事活动之一,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商周时期,初步形成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六朝时期,经验不断积累于隋唐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于宋金元形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和鉴定 β1受体亚型特异性抗体。【方法】人工合成 β1受体细胞膜外第二环 197 2 2 2位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连接钥孔冒贝血蓝蛋白 (KLH)增加抗原性后免疫兔获得抗血清。通过凝胶双扩散实验和ELISA法鉴定其效价 ;通过免疫荧光法及ELISA法鉴定其特异性 ;通过离体蛙心灌流实验鉴定其药理活性。【结果】该抗血清效价高 (分别为 1∶6 4和 1∶10 6)、特异性强 ,能和心肌 β1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1∶10 4 ~ 1∶10 5) ,为异丙肾上腺素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pD2 ′ =1 6 2 )。【结论】成功制备的 β1受体亚型特异性抗体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 β1受体分布、功能和定量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汉族轻、中、重度CP患者共166例及80名无牙周炎对照者的颊黏膜拭子,以Chelex-100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VDR BsmI、VDR ApaI和VDR TaqI的基因型,分析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轻、中、重度CP患者中VDR ApaI等位基因A携带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重度CP与中度CP、重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度CP与轻度CP患者间VDR ApaI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DR BsmI、Taq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 ApaI等位基因A可能与汉族人群CP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重视咽异感症的诊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咽异感症,全称咽部感觉异常,足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病症。本症主指患者咽部有异物、阻塞或刺激等感觉症状的一种病症。由于主诉症状明显,往往又查无器质性病变,有时易被忽略。本症严重者,其痛苦表现及造成的后果不亚于某些器质性病变,且其症状义是多种相关疾病的表症。故应引起广大耳鼻咽喉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用地高辛(Digoxigenin,DIG)标记的寡核苷酸基因探针鉴定A群轮状病毒VP7G血清型的分子杂交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研究河南A群轮状病毒的G血清型分布。方法:根据轮状病毒编码糖蛋白VP7的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该基因高保守区序列中与VP7G血清型高度相关的核苷酸片段,人工合成,并用DIG标记。在优选的杂交条件下进行杂交:结果:①G1、G2、G3和G4四种G血清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只与同血清型的轮状病毒参考毒株杂交,无交叉杂交现象。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水平。②188份经PAGE确定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79份(42.0%)、35份(18.6%)、15份(7.9%)分别与G1、G2或G3型探针杂交;未检出G4型;56份(29.8%)未能分型;3份分型特殊。结论:该G血清型分型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