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1985年1月~1994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以信访疗效。认为:外伤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先天性脊柱异常并非本病的决定因素;应重视临床体征,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在诊断中的意义。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The articular cartilages from the left knee of 30 rabbits immobilized in casts in functional position were studi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which begin at early stage of immobilization included both degeneration and repair of cartilage. The striking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bserved were: (1) most chondrocytes in various layers of cartilage underwent progresive degeneration; (2) the concomitant 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some chondrocytes happened in a brief period. The changes in mechanical stress caused by immobilization affected the nutrition of cartilage and finally led to its reactive structural reformation.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持续闭合牵引复位时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损伤至开始牵引复位的间隔平均为31 h(6~52 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患者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 I扫描。[结果]治疗前MRI显示分别有8例和5例患者存在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ASIA神经功能评级分别为:C级7例,D级5例,E级4例。16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复位成功后再次MRI扫描显示:6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接近自动回纳,4例仍维持原样;3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维持原样,另1例转变为椎间盘突出。平均牵引重量为19 kg(10~32kg),平均牵引时间为53 min(30~135 min)。[结论]当患者处于清醒及检体合作的状态下通过动态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根据全身及局部状况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 个月).结果 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 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 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 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acnab法).结论 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伤后6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间行PVP的17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6月;术前VAS平均为7.5分,随访时为3.4分;不同骨折时间VAS改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PVP治疗陈旧性VCF疗效满意;MRI对于患者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椎弓根固定器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指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1例应用椎弓根器械进行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6.1年,平均3.1年。应用Suk标准进行影像学融合情况评估;VAS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丢失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V AS(0~10分)评分:术前9.5~6.8(平均8.5),术后0~5.3(平均4.1);()swestrv:术前30~80(平均64),术后0~72(平均38.5)。融合率:91.740A,;临床有效率:87.60%。结论 椎弓根器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提高融合率,促进症状改善,缩短康复时间的作用。同时应关注椎弓根器械的性能一价格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透射电镜对30只左膝功能位管型石膏制动的家兔关节软骨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制动早期就出现退行性变和组织修复的病理变化。显著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1)关节软骨的各层次中的多数软骨细胞发生了进行性退行性变;(2)在某些阶段中同时发生的软骨细胞异常增殖,由制动造成的机械应力改变,影响了关节软骨的营养状态,并最终导致反应性关节软骨结构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1998年1月~2006年5月对77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Allen—Fergurson下颈椎损伤分类方法,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伴随损伤状况、神经学状态、致压物部位、有无伴随的创伤性椎间盘突出或损坏、有无伴随的小关节交锁脱位、损伤累及的节段及数目、患者的经济状况和自我要求来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和重建,其中前路手术41例,后路手术28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8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年8个月(3个月~6年1个月)随访。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屈曲.牵张型和屈曲-压缩型。术前平均JOA和VAS评分分别为10.5分和8.6分,术后分别为15.1分和2.8分。ASI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1.5分提高到术后最终随访时的65.2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提高1~2级,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术前平均Cobb角、椎体前滑移距离、椎间隙高度分别为后凸23.0°、6.2mm和67%,术后最终随访时分别为前凸2.6°、0.4mm和94%。所有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应根据下颈椎损伤的类型并具体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损伤节段的局部病理解剖及神经学状况来综合考虑最佳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带微型传感器的动态测力式骨外固定器进行静态结构力学分析和动态结构特性实验研究。方法对20只成年活山羊股骨做骨折愈合应力实验研究,动态实时测取了应力与骨折愈合时间变化曲线。结果骨折端应力达到0.3-0.4MPa时,应力曲线成为渐近线,此时为骨折愈合最佳状态。结论治疗骨折时,加压或加压超过骨能承受的应力范围,不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经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裕  龚耀成  曹鹏  郑涛 《颈腰痛杂志》2001,22(4):271-273
目的:评估经颈椎后路固定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99年3月-2000年10月,采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治疗各种颈椎伤病42例,其中颈椎损伤13例,颈椎疾患29例,男35例,女性7例,年龄28-72岁,平均51岁,结果:近期随访效满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