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0篇
药学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铁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炼铁镇的居民及耕作均在山坡上,海拨在1,700~2,300m之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为53.6%,以16~30岁人群最高,女性高于男性;在8种动物中发现有血吸虫感染,其中牛在传播血吸虫病方面特别重要。人,畜野粪污染水体较为普遍。钉螺按水系呈割裂状分布,孳生环境复杂多样,钉螺感染率平均为1.2%钉螺及感染螺以梯田埂为多,其次为田间、小沟及渗水荒田、草地。感染螺在村周150m以内占50%。有些远离村庄1km外的环境也较多。血吸虫病疫情轻重同海拔高低无明显关系,但同地理条件关系密切。居民感染血吸虫主要季节为6~9月,感染集中场所是梯田耕作区,感染方式主要与种植水稻有关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2.
高山型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云南高山型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螺散在性分布于6类环境中。感染螺面积占有螺面积的26.5%。其中以梯田、小沟和荒田草地较多;在居民区周围300m以内及远离居民区1km以外的钉螺感染率较高,前者是人群的主要易感区,后者是牛群的主要易感区;在同一水系内,钉螺感染率自上(高海拔)而下(低海拔)有逐步增高的趋势;感染螺点有一定相对稳定性,但新的感染螺点亦时有发现。上述分布特点同当地特有的地理条件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有关。本文对该类地区怎样搞好重点灭螺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龙文村54户,288人,系1 992年底由非血吸虫病流行区迁至重疫区移民.该村1993年7~8月间暴发急性血吸虫感染48例,居民粪检阳性率和钉螺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1.56%、5.34%.为控制血吸虫病在当地的流行,我们连续3年(1993~1995年)采取了人、畜(黄牛)化疗、重点地区灭螺、辅以宣传教育等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高原平坝型重疫区采取“人畜扩大化疗加重点环境灭螺杀蚴及健康教育”的防治对策,经3年防治,试区居民感染率由34.19%下降至2.13%,家畜感染率则下降为零;低龄人畜新感染率下降95%—100%;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分别由0.51%和0.0073只/框(每框面积为0.11m2)下降为0.03%和0.0003只/框,下降率达94%-95%。费用-效果分析显示,试区费用使用情况良好。表明采取此项防治对策能够控制高原平坝区的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云南高原山区急性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云南高原山区急性血吸虫病(急感)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感确诊病例作追踪调查,对疫水接触地点螺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急感以青少年为主,女性高于男性,以农业人口为多,感染者中非疫区人群占35.91%。全年发病高峰期为6~7月,占89.38%。感染方式以生产活动为主,生活活动次之。感染环境:平坝型以沟渠内为主,田次之;峡谷型则以梯田内为主。疫水接触环境螺情调查表明,平坝型疫区感染性钉螺的数量以居民点周围200m范围内为高,并随远离居民点逐步下降。在峡谷型疫区则呈现两头高(即在居民点周围200m内及远离居民点500m以上为高)、中间低似“马鞍型”分布。  相似文献   
6.
山区以群体化疗为主的干预措施停止后疫情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云南省洱源县的前甸、炼铁村为典型的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86~1990年,实施以群体化疗为主的干预措施。第1、2年对3~60岁居民进行群体化疗,第3年对粪检阳性家庭中的3~60岁人群化疗,第4年只治疗粪检阳性者。与此同时,每年治疗粪检阳性牛只,并对查出的感染性螺点进行灭螺。经4年连续干预,使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37.3%降至5.0%以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在随后的4年(1991~1994年)间停止了一切干预措施。于1995年采用干预前相同的方法,对两村进行了疫情现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钉螺感染情况共查螺13984框(每框0.11…  相似文献   
7.
高山类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及云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中的部分工作,目的是探索高山类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为制订相应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类地区钉螺和血吸虫病的分布有更明显的区域性;传染源种类和数量多但感染度低,人和牛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20—39岁为重点人群;钉螺孳生环境复杂多样,以梯田埂、小沟壁和荒滩草地为主;感染性钉螺呈散在性分布,一般以居民点附近及远离居民点1Km外的某些环境(放牧点)较多;粪便污染水源严重,污染主要方式为屙野粪及施新鲜厩肥;疫情轻重不随海拔高低呈规律性变化而同所处地理环境及水系有关。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洱源县中和村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一般划分为高原峡谷与高原平坝两种类型.鉴于云南高原平坝型流行区尚缺乏系统研究,特选择洱源县中和村(平坝型)为试区,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10月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云南钉螺生长繁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1981年8月至1982年8月我们对有关钉螺生长繁殖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现场观察:选择洱源共和大队的两条灌溉沟,甲沟不常通水,一般情况下无积水,仅沟底潮湿。乙沟为菜园沟,经常通水灌溉菜地,低洼处常有积水。将两条沟按水流方向平分为上、中、下三段,每月在各段随机检取2—3条一市尺宽的横带(即壁—底—壁)内的全部钉螺,带回鉴别死活,逐个测定活螺的长度及螺旋数,随机抽取雌、雄成螺各30只,测定生殖腺大小,然后将全  相似文献   
10.
1986~1990年,根据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在不同流行程度的4个行政村分别采用群体化疗辅以感染螺点灭螺(A_1村)、单纯群体化疗(A_2村)、阳性人群化疗辅以感染螺点灭螺(B_1村)和单纯阳性人群化疗(B_2村)。结果A_1、A_2、B_1和B_2村的居民感染率分别下降88.71%、91.37%、86.18%和87.07%;儿童感染率分别下降89.47%、89.71%、78.83%和69.48%;病人EPD分别下降94.0%、95.6%、93.8%和94.4%;哨区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97.30%、86.67%、100%和0,证明采用以化疗为主导的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