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肺源性呼吸机依赖在临床上常见于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的治疗后期,迁延难愈,脱机困难,费用昂贵,预后差。结合中医文献及现代医学认识,认为该病属于中医暴喘范畴,肺虚气失所主,肾虚气不归纳,痰浊停贮于肺,肺气肃降无权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加用中药补益肺肾、健脾化痰,可提前脱机拔管,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病机多由于痛风反复发作,病久失治,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的慢性肾间质性炎症.早期可出现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程进展,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浓缩功能受损明显,出现夜尿增多、等渗尿,晚期可出现高血压、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表现.该病尚无彻底治愈方法,给患者带来极大病痛折磨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导师张英强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兹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合现代科技,西医对肾淀粉样变性病的认知取得较大进展。中医对该病论述相对较少,但据其临床症状,结合诸多学者对该病所累积脏腑的认识及经验,认为本病多责之于脏腑虚衰,以脾肾亏虚为本,兼夹寒、痰、瘀等致病因素,进而形成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治疗上运用中医理论,从“虚”论治,审察病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应用相关软件对EgG1Y162-2和CTLA-4IgV-EgG1Y162-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了解其理化性质及结构特点,预测并比较其抗原表位,为CTLA-4IgV-EgG1Y62-2蛋白作为包虫病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rotParam在线软件分析EgG1Y162-2和CTLA-4IgV-EgG1Y162-2蛋白的理化性质;运用DNAstar中的protean软件与在线SOPMA软件预测EgG1Y162-2和CTLA-4IgV-EgG1Y162-2蛋白的二级结构;应用I-TASSER在线软件预测并比较EgG1Y162-2和CTLA-4IgV-EgG1Y162-2蛋白的三级结构,并使用BepiPred1.0,IEDB等软件对其T/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预测EgG1Y162-2蛋白由69个氨基酸组成,为稳定蛋白,具有亲水性。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则卷曲分别占7.69%、30.77%、15.38%和46.15%。预测的3条T细胞优势表位分别是1-18、21-43和47-62位氨基酸,2条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分别是9-28与57-69位氨基酸;CTLA-4IgV-EgG1Y162-2蛋白由208个氨基酸组成,稳定蛋白,具有亲水性。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则卷曲分别占13.46%、32.21%、7.69%和46.63%。预测的3条优势T细胞表位分别是143-154、165-177和183-199位氨基酸。2条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分别为151-167和197-205位氨基酸。结论EgG1Y162-2和CTLA-4IgVEgG1Y162-2蛋白均存在优势T抗原表位与B抗原表位,且T/B联合表位存在高度重合。说明CTLA-4IgV与EgG1Y162-2蛋白通过Linker序列连接后几乎未对EgG1Y162-2蛋白的优势表位产生影响。因此,将CTLA-4IgV基因与特异性抗原EgG1Y162-2基因进行融合表达可能会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这对囊型包虫病多价复合疫苗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例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日1粒。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 d。观察比较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P<0.05)。针刺组病程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 d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且针刺组证候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3 d后,两组WBC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LYM计数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且针刺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NLR均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1),且针刺组NLR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hsCRP及IL-10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结论太阳病风寒表证常规疗法的病程接近周节律现象,早期针刺足三里能增加淋巴细胞计数,下调NLR、hs-CRP、IL-10炎性免疫因子水平,从而缩短病程,防止传变,其机制与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减轻炎症反应、调整促炎-抗炎双向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索加用无比山药丸加减治疗肾性血尿(肾气不固证)的临床疗效。筛选西医诊断为慢性肾性血尿,中医辨证为肾气不固证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以现代医学对症治疗(预防和治疗感染,控制血压及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无比山药丸加减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不良反应、实验室指标(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量)等的变化。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1)。加用无比山药丸加减治疗肾性血尿(肾气不固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究PLK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在犬胆汁刺激下向成虫方向发育,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通过免疫组化定位PLK1基因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切割分离成虫头节和后颈节段,收集样本运用荧光定量qPCR量化PLK1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水平,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成虫方向发育的体外培养模型,体外培养的虫体56 d获得4个节片;PLK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包囊生发层中高表达量。虽然在成虫和原头蚴表达较低,但免疫组化显示在原头蚴吸盘的底部和成虫头节的下部链体延长区域的表达高于其他部位(F=14.87,P<0.05)。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干细胞相关基因PLK1的表达明显位于生发层细胞和激活原头蚴的头节底部以及链体增长区域,PLK1是棘球绦虫成虫发育干细胞区域的高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9.
<正>抗菌药物自问世以来,对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的不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已成为抗感染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2]。且由于MDRO感染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