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在神经外科中,颅内肿瘤的切除,颅内血肿、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颅骨缺损的修补等均涉及开颅手术,而开颅手术后头部伤口的愈合情况可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甚至影响到手术的成败[1]。回顾我科收治的两例开颅术后头皮感染伴颅骨自溶的临床资料,就其原因及处理作分析、探讨。1病例资料病历1:患者男,42岁,8年前因"右侧额颞部硬膜外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愈出院。2年前出现手术切口渗液,色淡黄,量少,予伤口换药、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颅脑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硬膜下出血最多(43.6%),其次是硬膜外出血(23.5%)和脑出血(20.6%),平均出血量65 ml;并发脑挫裂伤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颅骨骨折48例;四肢骨折24例,胸腹部脏器损伤15例,失血性休克30例。梗死发现时间主要在伤后1周内,其中4~7 d是发病高峰(3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32例,轻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8例。结论儿童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病隐匿,CT或MRI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及早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较成人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进展性脑挫裂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6例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作为观察组;56例患者未进行颅内压监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并在第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两组患者GOS评分及预后良好率、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46.7%比26.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7%比28.6%,P<0.05),观察组患者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性脑挫裂伤进行颅内压监测,可以动态了解患者颅内压变化,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性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性丘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内镜组,手术组患者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内镜组患者给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特重型颅脑对冲伤患者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86例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对冲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3例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情况、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颅内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颅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0%、27.91%,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于特重型颅脑对冲伤患者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颅内压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4例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予以保守治疗。结果患者治愈出院,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复查CT斜坡区血肿完全吸收。结论外伤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少见,熟悉其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TD)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行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的17例难治性T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对患者抽动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17例患者术后的YGTSS评分中的运动性抽动评分为6.0(4.0,8.5)分,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为18.0(14.5,19.0)分,均较术前[16.0(13.0,17.0)分,46.0(31.0,58.5)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27、-3.524,均P<0.001)。所有患者术后无声嘶等并发症。 结论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可以作为治疗难治性TD患者的一种新选择,其安全、可靠,长期随访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8.
儿童颅骨骨膜窦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骨膜窦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颅骨骨膜窦患儿的临床资料,无症状、可复性、中线附近的头皮下肿块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其中位于顶部4例,额部3例,枕部3例,颞部2例。所有患儿均行CT、颅骨三维重建、MRI、CTA或MRV检查。手术切除颅骨外血窦,封堵沟通静脉孔或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头颅CT显示颅骨外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可见点片状强化,肿块下方颅骨变薄或缺损。三维重建显示局部颅骨变薄,虫蚀样改变。CTA显示局部异常血管团通过板障静脉/导静脉与硬脑膜静脉窦相通,其血供来源于硬脑膜静脉窦,且最终回流至硬脑膜静脉窦。MRI显示T1加权像呈蜂窝状等信号或低信号改变,T2加权像可见等信号或高信号改变,3例显示病灶穿透颅骨内板与颅内相交通。MRV显示颅外肿块与静脉窦沟通,并有局部硬脑膜静脉窦明显增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大量扩张的无肌层血管组成的囊腔,腔壁内衬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或结缔组织。12例术后肿块消失,头颅外形满意,无颅高压症状,复查CT颅内无血肿形成,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复发。结论结合大小随颅内压改变的可复性头皮下包块的临床表现和CT、MRI、CTA或MRV等影像学检查,易于诊断儿童颅骨骨膜窦,该病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为制定临床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102例(感染组),并选择同期未发生感染的130例(非感染组),采用x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术前GCS评分、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以及是否发生切口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其中是否发生切口脑脊液漏危险性最高(OR=5.768),其余依次为手术次数、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及高龄(OR>1).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颅内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对策,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