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于癌症患者的PICC在非计划拔管的情况下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对性护理后对2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后,降低了癌症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率,且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可降低其PICC非计划拔管率,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以往曾见到若干对吸毒人员性传播疾病方面的调研,但对其他普通在押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方面的统计却比较少见。为了解看守所普通在押人员HIV、HBV、HCV、TP的感染状况,我院皮肤感染门诊对北京清河农场在押人员进行了相关的血清学检测,现将328例在押人员的相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梅毒与HIV混合感染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多.既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又感染了HIV的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可使梅毒的自然病程、梅毒血清反应及治疗反应发生变化.此文就HIV阳性人群中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一些关键问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毒合并艾滋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会影响密螺旋体感染的诊断、自然病史、治疗及预后。该文针对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疗效判定、预防复发、治疗失败的应对措施,以及妊娠梅毒对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3岁,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期)。在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CD4计数持续回升,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至5个月时,出现咳嗽、恶心、淋巴结肿大、单发皮肤结节等,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卡波西肉瘤。2个疗程化疗之后临床症状缓解,随访至今无复发。卡波西肉瘤可以作为免疫重建的一种临床表现,化疗能达到临床缓解,成功的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长期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硒酵母联合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IL-2的影响,以探讨硒酵母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尖锐湿疣(C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电灼术治疗,试验组应用硒酵母联合电灼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50例,痊愈46例,有效率92%;对照组50例,痊愈32例,有效率64%;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两组治疗前IFN-γ、IL-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IFN-γ、IL-2水平均有升高,但试验组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硒酵母联合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FN-γ、IL-2水平,恢复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8岁,面部皮疹2年,于2011年7月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大量炎性丘疹,皮疹很快形成脓疱、囊肿,偶感瘙痒,无畏寒、发热,无四肢关节肿痛等不适。1年前曾多次就诊于外院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否认既往1个月内系统性内服和外用抗生素药物、维A酸制剂。既往体健,无光敏史、瘢痕疙瘩史及面部接触性皮炎病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梅毒与HIV混合感染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多.既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又感染了HIV的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可使梅毒的自然病程、梅毒血清反应及治疗反应发生变化.此文就HIV阳性人群中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一些关键问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早期梅毒对HIV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建立HIV感染者新发早期梅毒的研究队列,确诊梅毒后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梅毒感染前、感染期间和成功驱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外周血CD4细胞,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对比梅毒感染前与感染期间、感染期间与成功驱梅治疗后3个月、6个月CD4的变化。结果 HIV合并早期梅毒感染者共50例,其中有45例驱梅治疗成功。与梅毒感染前相比,感染期的CD4计数降低(P=0.04);驱梅治疗后3个月CD4计数较感染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CD4计数较感染期显著升高(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梅毒螺旋体的早期感染使HIV感染人群的CD4计数下降,而成功的驱梅治疗可以逆转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8岁,面部皮疹2年,于2011年7月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大量炎性丘疹,皮疹很快形成脓疱、囊肿,偶感瘙痒,无畏寒、发热,无四肢关节肿痛等不适.1年前曾多次就诊于外院治疗(具体不洋),病情无明显好转。否认既往1个月内系统性内服和外用抗生素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