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联合饮食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身体形态、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1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干预,不进行特殊的运动。研究组实施运动处方联合饮食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及干预前后身体形态、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脏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鸢尾素(Irisin)、脂联素(APN)]水平。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身体形态指标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体质指数(BMI)、体重、腰臀比(WHR)、体脂肪量、体脂率、TC、TG、LDL-C、TNF-α和NF-κ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Irisin、AP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MI、体重、WHR、体脂肪量、体脂率、TC、TG、LDL-C、TNF-α和NF-κB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HDL-C、Irisin、APN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处方联合饮食干预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明显调节脂肪细胞因子分泌,改善脂质代谢及身体形态,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
韩宗萍  卓飞霞  李芳  夏瑾瑜  黄明星 《新医学》2021,52(10):759-763
目的 探索何首乌对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永生化肝细胞系LO2,采用1 mmol/L游离脂肪酸(FFA)处理,建立脂肪肝沉积细胞模型。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何首乌提取物处理(0、2.5、5、10 μg/mL),采用油红O染色以观察何首乌对LO2细胞脂肪沉积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实验组LO2细胞内法尼酯X受体(FXR)基因及其下游通路胆盐输出泵(BSEP)、小分子异源二聚体伴侣(SHP)、胆固醇7α-羟化酶1(CYP7A1)关键基因的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FXR及其下游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何首乌处理后的LO2细胞中,油红O的染色量会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FXR的mRNA表达下降,而FXR蛋白诱导促进的下游基因BSEP、SHP的表达相应下降,而其下游抑制基因CYP7A1的表达则上升(P均<0.05)。何首乌处理的LO2肝细胞中,FXR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蛋白激酶C (PKC)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PKC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SHP的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 何首乌可通过抑制FXR-PKC/SHP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促进LO2肝细胞内的脂质沉积。为何首乌导致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肝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引起各种类型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自从1967年首次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以来[1],HBsAg从最初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定性诊断指标逐渐发展为目前广泛应用的HBsAg定量诊断及检测指标。HBsAg是HBV的结构蛋白,很少发生转阴。HBsAg血清学转换是病毒清除、病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HBsAg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中,以指导抗HBV疗效分析。当前利用HBsAg在临床治疗抗HBV中意义愈加重要,本文就HBsAg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UF-500i尿液分析仪在孕妇与正常人尿液分析中各参数阳性率的差异性。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孕妇的中段尿和100例正常人中段尿,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500i和干化学分析进行检测,然后显微镜复检,比较其多个参数结果,研究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上的差异。结果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在正常人群中白细胞假阳性率为12.7%,红细胞假阳性率为13.9%,管型假阳性率9.3%,结晶假阳性率为15.5%。在孕妇人群中白细胞假阳性率为30.2%,红细胞假阳性率为32.6%,管型假阳性率30.4%,结晶假阳性率为34.2%。结论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在孕妇尿液分析中的各参数假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当孕妇尿液病理成分检测结果提示阳性或与干化学检测结果不太相符时,应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尿沉渣镜检分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HE患者(老年组)和56例非老年HE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老年组HE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总胆红素水平(TBil)、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HE肝功能损害重,病程长,病死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相信大家对它都不陌生.顾名思义,肠道菌群,指的就是在人类肠道中定居并共存的微生物,由细菌、原生动物、古生菌、真菌和病毒组成.健康成年人的肠道合有1014个微生物细胞,其复杂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可达人类基因组的100倍.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和人体和谐相处,形成了一种互惠的共生关系,参与到了物质代谢、免疫调节、抵御...  相似文献   
7.
二甘醇腹腔注射与灌胃引起大鼠急性中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腹腔注射和灌胃)引起大鼠二甘醇(DEG)急性中毒的差异。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腹腔注射(IP组)和灌胃(PO组)DEG8ml/kg,于暴露前和暴露后第1,4,7和14天采血测CO2结合率(CO2CP)、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收集死亡大鼠及第14天处死大鼠的肾和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IP组的死亡率26.7%(4/15),PO组无死亡。在暴露后第1天,IP组的BUN,Scr和ALT水平分别为PO组的2.28,2.91和3.25倍(均P<0.01),其CO2CP下降也显著(13.33±5.97vs22.23±1.37,P<0.01)。第4天,IP组的TBI水平显著高于PO组(89.76±45.48vs44.63±7.59,P<0.05)。第14天,IP组和PO组存活大鼠的各生化指标均恢复到暴露前水平。IP组死亡大鼠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肝细胞溶解坏死,而第14天处死的两组大鼠肾和肝脏病理损害均不明显。结论DEG腹腔注射比等剂量灌胃能引起大鼠更严重的中毒反应,提示在进行毒理试验研究和处理临床上的中毒病例时应考虑DEG暴露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甘醇(DEG)中毒时肾功能的变化规律和腹腔途径中毒的特点。【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腹腔注射8 mL/kg的DEG,于注射前和注射后第2天、5天、7天以及14天尾静脉采血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CO2结合率(CO2CP),收集死亡大鼠及第7天和14天处死大鼠的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DEG注射后,个别大鼠在8 h内出现死亡,死亡高峰在第5天(死亡率30%),而第7天后无继续死亡发生。死亡率及血生化指标的异常率分析显示,肾损害的高峰也在第5天,近100%大鼠出现肾损害。血Cr、BUN和CO2CP在注射后第2天出现明显改变,以后逐渐恢复。血清Cr和BUN相比,前者更敏感地反映DEG肾损害。肾脏病理显示死亡大鼠有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表现。【结论】腹腔注射DEG途径可引起大鼠的明显的肾损害甚至死亡。早期出现的严重酸中毒和继而出现的血清Cr显著升高是早期发现DEG中毒的重要线索。Cr和CO2CP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病理特点对诊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发缺铁性贫血(IDA)儿童各项血液学指标的变化,为指导临床筛查和治疗奠定理论依据。方法择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360例贫血患儿,通过DNA诊断法及铁代谢筛查法确定患儿的基因类型及其相应铁代谢指标情况,并将患儿分为地贫组160例、地贫合并IDA组170例和IDA组30例,同时选择3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各组的血液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地贫患儿的红细胞相关参数均有差异性(P均0.05),其中α地贫轻型及β地贫杂合子型患儿表现小红细胞低色素症状,而α地贫Hb H型及β地贫纯合子型患儿表现中重度贫血症状;与非合并IDA组相比,合并IDA型患儿的血液学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部分且铁代谢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男性组患儿相比,女性组患儿合并IDA及IDA型的患病例数普遍高于男性组患儿例数。结论应密切关注正常儿童及地贫患病儿童的各项血液学指标变化,为贫血症的有效预防和临床筛查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是我国常用的强效抗病毒药物,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实际临床应用的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LdT组50例、ETV组52例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14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36、48、72、96和144周时HBV DNA定量水平及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中位时间及观察终点时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病毒学突破率(VBT)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第12、24、36周HBV DNA定量水平LdT组患者均高于ETV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ETV组高于Ld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第48、72、96、144周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中位时间;LdT组为24.0(12.0~92.0)周,大于ETV组的12.0(4.0~52.0)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T组中有9例(18.0%)CK曾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3&#215; ULN)以上,而ETV组则仅有2例(3.9%)CK大于3&#215; UL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终点比较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CVR和VBT,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TV初始单药治疗CHB患者比LdT能更快、更强抑制HBV复制且CK升高率较低,但ETV与LdT抑制HBV的远期疗效(大于36周)及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CVR和VB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