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切除胃肠道息肉和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本文采用高频电和其它不同方法对胃肠道息肉和癌前病变切除和切割。结果:对小的扁平息肉用高频电灼除或热活检安全有效。一次的灼除达100%。圈套适应胃结肠有蒂息肉。对大的有蒂或分叶状息肉需分次圈套切除,圈套和烧灼或热活检结合可避免肠穿孔发生。双胃镜代替双腔治疗胃镜行粘膜切除胃内平坦和扁平隆起性非典型增生灶操作容易,病灶切除彻底。息肉切除后常于局部形成溃疡,术后应常规给予酸抑制剂和粘膜保护剂治疗。结论:内镜-高频电是切除胃肠道有蒂和无蒂息肉的有效方法,粘膜染色后,双胃镜行粘膜和术治疗胃内癌前病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巨大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肠镜的广泛应用,经内镜下高频电切直径小于2.0cm的息肉,已成为安全、有效、并发症低的有效措施。但对于巨大结直肠息肉的高频电切报道较少。直径大于3.0cm的息肉我们称之为巨大结直肠息肉。很多研究均证实了随着息肉的增大,癌变机会就越大,因此,对大息肉,特别是直径大于3.0cm的息肉除尤为重要。作成功切除大于3.0cm的结直肠息肉65例、共88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膀胱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经术前各项检查明确手术指征,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术后病理结果示:(膀胱)间叶性恶性肿瘤,倾向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SMA(+)、Vimentin(+)、Galdesmon(-)、Bcl2(-)、Ki67(约15%)、Desmin(-)、CD34(血管+)、P53(灶+)、EMA(-)、S-100(-)、CDK4(-)、CK(-)。术后辅以AI方案化疗:异磷酰胺(130 mg/m^2)、多柔比星(20 mg/m^2)。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膀胱平滑肌肉瘤系一种极其少见的侵袭性间质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很容易误诊,其治疗方法可考虑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前预置双J管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起至2021年12月期间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VIP、CBM、WanFang Data数据库中关于输尿管软镜术前预置双J管对手术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单独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结果共纳入19项RCT, 包括1 062例预置组患者和1 113例未预置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RIRS术前预置双J管组的一次性置鞘成功率高于未预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11, 95%CI:4.44~11.38,P<0.001)。RIRS术前预置双J管组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高于未预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5, 95%CI:1.27~2.40, P=0.001)。RIRS术前预置双J管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未预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74, 95%CI:-10.43~-1.04, P=0.020)。RIRS术前预置双J管组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低于未预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 95%...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61岁,因"左腰部疼痛2周"入院。患者自诉2周前于劳累后出现左腰部疼痛,伴肉眼血尿、无血凝块。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精神病等相关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腹软,左侧中上腹可扪及一包块,质韧,大小及边界扪不清,移动性浊音(-),左肾区叩痛。泌尿系B超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边界、形态不规则,建议进一步检查。胸部、全腹部CT平扫+增强:①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右肺上叶及左肺见肺大泡,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②左肾形态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受体(EGFR)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以表皮生长受体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EGFR。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Dys→GC过程中,EGFR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EGFR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EGFR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基因表达可作为在胃黏膜由浅表向萎缩、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有用指标,且EGFR基因表达可判断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iceA基因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旨在寻找内蒙古地区Hp iceA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从164例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CSG 32例,CAG 70例,PUD32例,GC 30例)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并经系统鉴定确认为Hp者,传代培养2 d扩增细菌。用标准方法提取Hp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Hp iceA基因的表达情况。iceA基因与疾病关系的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64例临床分离的Hp菌株中,iceA基因的检出率为56.71%,iceA 1基因的检出率为39.63%(65/164),iceA 2基因的检出率为30.49%(50/164),iceA1的检出率高于iceA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疾病组中,iceA 1检出率分别为CSG 40.63%,CAG37.14%,PUD 43.75%,GC 40.00%,iceA 2检出率分别为CSG28.13%,CAG28.57%,PUD31.25%,GC33.33%,iceA 1和iceA 2基因在各组疾病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以iceA 1为主,Hp感染后其iceA基因型不能预示感染的个体将更有可能发生何种胃十二指肠疾病,iceA基因不能作为Hp毒力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手术后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ERCP对胆道损伤的诊断价值及ENBD、ERBD对医源性胆道狭窄和胆漏的治疗效果。结果在424例ERCP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中有19例胆管良性狭窄和11例胆漏患者。19例胆管良性狭窄患者为胆囊切除术后,其中10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11例放置ERBD,8例放置ENBD治疗,放置时间为2~3个月,拔管后随访6~36个月不等。其中5例拔管8个月后又出现黄疸,再次置管,3例反复置管10~24个月至随访结束,8例拔管后胆管通畅,最长2例达到36个月。3例高位狭窄患者,由于完全梗阻,导丝无法通过,内镜下放置支架失败而采取外科治疗;11例胆漏患者3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损伤所致,8例为LC后胆漏。4例经内镜放置ERBD,7例放置ENBD。拔管后胆道通畅,漏口闭合。随访无再发狭窄和胆漏者。结论内镜是诊断与治疗胆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对胆漏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保留尿控结构的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PKEP)在前列腺组织剥离及疗效上的差异。方法:3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HoLEP或TUPKEP手术,其中HoLEP组165例,TUPKEP组145例,术中尽最大可能保留尿道黏膜、前列腺前括约肌、前列腺被动括约肌,并尽量避免横纹括约肌(SS)等尿控结构的损伤。收集并统计学分析2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和术后各项随访指标,评估尽最大可能保留尿控结构的HoLEP和TUPKEP的整体疗效及其在前列腺组织剥离上的差异。结果:310例BPH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所切除的腺体组织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HoLEP组少于TUPKEP组(P0.05)。两组总手术时间和腺体剥离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oLEP组腺体粉碎时间要明显少于TUPKEP组切块时间(P0.05),且HoLEP组单位时间剜除效率及单位体积剜除效率更高(P0.05)。此外,HoLEP组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两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_(max))、残余尿量(PVR)及其手术前后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有暂时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其中HoLEP组26例(15.8%),TUPKEP组17例(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热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oLEP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尿潴留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主动保留尿控结构的HoLEP与TUPKEP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二者疗效相当,但HoLEP剜除效率相对更高,止血及防止再出血效果更好,对尿控的保护程度更高,术后恢复速度也更快。因此,其在前列腺组织剥离方法上具有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ENBD治疗术后胆漏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漏是外科胆道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我院于2004—07-2004—08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胆漏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