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 11例冠脉造影 (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132例临床确诊的AMI于MI后 3— 4周行CAG ,据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 (A组 )和冠状动脉病变组 (B组 )。结果 :132例AMI中 11例CAG正常 ,占 8.3% ;A组与B组相比 :A组明显年轻 ,男性比率明显高于B组 ,除吸烟外 ,其他冠心病主要危险因子相对较少 ,梗塞前心绞痛史显著少于B组 ;A组 11例患者其AMI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与心肌酶变化典型 ,7例尿激酶溶栓再通 ,2例无效 ,2例未溶栓 ;左室造影示A组中室壁瘤发生率高 ,但LVEF高于B组 ;A组 11例患者随访 1年均存活。结论 :AMI可发生于CAG正常的患者 ,其临床症状典型 ,发病趋向于年轻男性 ,除吸烟外 ,其他危险因子相对较少 ,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痉挛 (CAS)和 /或血栓形成有关 ;室壁瘤发生率高 ,可能与侧枝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建立有关。CAG正常的AMI患者预后好于冠状动脉狭窄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2.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目前已成为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MS)的主要手段。本文对 5 4例成功实施PBMV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PBMV术前后瓣口面积 (MVA)、左房压 (LAP)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5 4例成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3岁,主诉活动后胸痛2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起爬山过程中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持续约3~4 min,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未予重视,其后活动后症状反复发作,近3个月胸痛症状发作较前频繁,且疼痛加剧,伴出汗,需立即卧床休息,持续十余分钟余方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吸烟史30年(20支/d),否认糖尿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体格检查:血压140/82 mmHg (1 mmHg=0.133 kPa),心率85次/min,呼吸19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叩诊无扩大,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周围血管搏动良好。实验室检查:血肌钙蛋白0.02 ng/ml,低密度脂蛋白3.09 mmol/L,总胆固醇4.40 mmol/L。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局限性室壁运动障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 cm,左心室射血分数60%;静息时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图1),胸痛发作时心电图示T波V4~V6倒置(图2)。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6例确诊为STEMI患者分为金属裸支架(BMS)组(n=98)和SES组(n=128),分别植入BMS和SES,对比观察术后30 d内及30 d~1年两组主要心脏事件(MACE)[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30 d内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组相比,术后30 d~1年SES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5.7%和14.9%,P<0.01),主要与TVR显著降低有关(分别为3.3%和11.7%,P<0.01);两组间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0.8%和1.1%)及心脏性死亡(分别为1.6%和2.1%)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EMI患者采用SES治疗1年内疗效明显优于BMS,两者安全性相似;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ABP使用时间24-72 h,平均36 h。结果12例患者2例死亡,住院总病死率16.7%,出院时彩超、ECT测EF值,平均50.1%,住院期间无再梗死。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心功能,尤其对再灌注慢血流患者、休克患者,更应及时应用IABP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静脉使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29例,持续性10例但病程不超过半年),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52±11)岁。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孤立性房颤2例,心功能Ⅰ-Ⅲ级。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和普罗帕酮组(19例)。胺碘酮组:150 mg稀释于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15-20 min内快速静脉滴入,然后500-1000μg/min维持点滴:普罗帕酮组:70 mg稀释于20 mL的5%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心律转复后立即停药,如无效,30- 60 min后可重复使用。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4 h内转复为窦律2例(10%),24 h内转复为窦律8例(40%),48 h内转复为窦律5例(25%),总转复成功率为75%。普罗帕酮组有效率:4 h内转复为窦律4例(21%),24 h内转复为窦律8例(42%),48 h内转复为窦律4例(21%),总转复成功率为84%。不良反应:胺碘酮组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2例,静脉炎2例;普罗帕酮组窦性停搏1例,低血压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胺碘酮对心功能抑制作用较弱,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小,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与口服制剂胺碘酮转复房颤的较高成功率比较,其转复成功率相对较低,另外静脉应用胺碘酮较易出现静脉炎。比较而言,静脉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成功率相对高些,但对心脏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易出现窦性停搏、房室阻滞、低血压等,因此对心衰患者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再流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可挽救濒危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应用溶栓剂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国内外已有诸多报道,溶栓成功后的心梗延展和再梗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就溶栓后预防性应用肝素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225例1992年1月~1996年12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AMI诊断依据:持续心前区痛>30分钟,ECG至少相邻导联ST段水平抬高>lmm。按入院单、双日随机编为A、B两组。A组135例,男106例、女29例,年龄28~70岁。平均58.5岁。B组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36~70岁,平均59.8岁。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梗塞部位、溶栓时间及入院时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血流储备(CFR)。方法 冠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患者 4 7例 ,其中无左心室肥厚 (LVH) 2 5例 ,合并LVH 2 2例 ;正常对照组 17例。分别行静息及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高血压组呈缺血性改变 2 6例 (5 5 3% ) ,对照组 1例 (5 9% ,χ2 =31 12 ,P <0 0 0 1) ;高血压组共 87个节段(2 0 6 %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对照组有 1个节段 (0 7% ,χ2 =32 90 ,P <0 0 0 1)。高血压组自身前后对照 :腺苷注射前心肌灌注显像有 6例 (12 8% )呈缺血性改变 ,共 14个节段 (3 3% ) ;腺苷负荷后 2 6例 (5 5 3% )呈缺血性改变 (χ2 =6 96 ,P <0 0 0 1) ,共 87个节段 (2 0 6 %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χ2 =5 9 92 ,P <0 0 0 1)。LVH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呈缺血性改变 17例 (77 3% ) ,无LVH组 9例(36 0 % ,χ2 =8 0 6 ,P <0 0 1) ,LVH组共 6 7个节段 (33 8%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无LVH组为 2 0个节段 (8 9% ,χ2 =4 0 13,P <0 0 0 1)。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CFR安全、易行 ;高血压患者CFR明显异常 ,合并LVH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PCI术中经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血运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6名STEMI术中发生无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方案为:PCI+血栓抽吸+硝酸甘油;治疗组方案为:PCI+血栓抽吸+硝酸甘油+替罗非班。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运恢复情况和心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血流分级、CTFC数值以及30天内的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PCI术中经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对预后具有较大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