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并分析患者院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PCI的老年AMI合并CS患者共86例,按治疗结果分为院内病死组(病死组,32例)和院内存活组(存活组,5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预测因素,统计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介入治疗成功率、院内病死率及存活时间。结果病死组既往有心肌梗死患者高于存活组(43.8%vs24.1%,P=0.049),存活组发病至PCI时间明显低于病死组[(9.8±3.2)hvs(12.7±5.9)h,P=0.004];病死组梗死发生部位为前降支,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59.4%vs35.2%,P=0.02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年生存率为51.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PCI时间及梗死相关动脉与院内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诊PCI对老年AMI合并CS患者有较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女性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临床特点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12月CTO的连续病例,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脉造影资料、PCI成功率以及院内并发症。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年龄大[(69±7)岁vs(59±11)岁,P<0.01],住院时间长[(11±5)dvs(8±3)d,P<0.01],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压发生率比男性多(42%vs29%,51%vs42%,54%vs41%,均P<0.05),心功能不全明显高于男性(31%vs11%,P<0.01),且CTO闭塞时间超过12个月比例明显高于男性(57%vs39%,P<0.01)。典型心绞痛表现较男性少(58%vs76%,P<0.01),男性患者多有吸烟史和饮酒史(15%vs47%,18.1%vs32%,均P<0.05)。女性患者多支病变、病变残端刀切状,闭塞端≥15 mm,病变近端及病变处钙化比例均高于男性组(42%vs20%,42%vs29%,19%vs10%,均P<0.05)。女性CTO患者行PCI术成功率低于男性组(83%vs92%,P<0.01)。女性组CTO患者术后1年无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MACCE)低于男性组(P<0.05)。结论女性CTO患者人群年龄偏大,易感因素多,病变特征比较复杂,手术成功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以线栓法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大鼠23只,随机分为3组,早期MSC治疗组(8只)、晚期MSC治疗组(8只)和对照组(7只)。术后每3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估,28天后处死大鼠,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进入大鼠体内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早期MSC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前,MSC治疗14天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MSC治疗28天后梗死灶边缘可见少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5-溴脱氧尿嘧啶双染细胞。晚期MSC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早期静脉注射MSC治疗可明显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整、优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07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305例,计算机随机分为优化组(n=154)及标准组(n=151).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标准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非CR患者接受标准两联抗血小板治疗,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6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死亡、心肌梗死(MI)和缺血性卒中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死亡、MI、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及外周动脉闭塞的复合终点.结果 优化组及标准组CR患者分别为41例和33例.优化组CR患者PAR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后(64.5%±12.1%)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77.5%±12.1%,P<0.001).随访1年后,优化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5.8%)较标准组(9.3%)下降37%,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257).优化组心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及下肢动脉闭塞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7%,标准组为14.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197),但优化组有降低趋势.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优化组CR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9.5%,与标准组CR患者(36.4%)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 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脑梗死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表达神经元表面标志物,提示其具有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十细胞移植后在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拟进一步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脑梗死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4-12/20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6周龄雄性SD大鼠6只,1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只建屯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方法:取第2代人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48 h行BrdU标记.脑梗死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mL细胞悬液,约含有3×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脑内的存活情况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晦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后28 d,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脑梗死灶(海马)边缘聚集大量BrdUJ阳性细胞,而健侧脑组织中BrdU阳性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脑梗死灶边缘可见少草BrdU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论:骨髓间充质十细胞纤静脉移植入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体内后,可存活、移行至脑梗死灶周围,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4(简称CYP3A4)894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共入选30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率(PAR)分为病例组(CR组)和对照组(非CR组).排除2周内曾服用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啶者.患者入选后均给予氯吡格雷600mg和阿司匹林300mg负荷量治疗,并在服药前和服药后24h分别测定5μmol/L腺苷二磷酸诱导的PAR,根据两次测定结果计算PAR变化值,≤10%者定义为CR.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患者CYP3A4基因894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 人选病例中共70例(23.3%)诊断为CR.CYPaA4 894C>T位点在本组患者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CT和CC型,其基因型频率在CR组和非CR组分别为45.7%、50.0%、4.3%和63.5%、31.7%、4.8%.TT基因型的频率在非CR组明显高于CR组(OR=2.06,95%CI:1.201~3.547,P=0.020).C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在CR组明显高于非CR组,与T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患者发生CR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1.59,95%CI:1.037~2.442,P=0.023).结论 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R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