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内与院外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黄石市中心医院门诊(院外)、住院(院内)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的454株葡萄球菌,用VITEK-32专用卡GPI及血浆凝固酶试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按K-B琼脂扩散法进行,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06对头孢西丁的耐药情况进行分类分析,数据分析用WHONET 5.5药敏分析软件。结果在37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1.2%,医院内、外标本MRSA检出率分别为44.1%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5株,医院内、外标本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61.1%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院外SA感染者首选药物为庆大霉素、苯唑西林;若为院内SA和对于MRCNS引起的不论是院内或院外感染,均推荐首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相似文献   
2.
并殖吸虫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了多种治疗并殖吸虫病的药物,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谨此作一综述,以进一步了解各种药物治疗并殖吸虫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529-3p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5月。分别转染NC mimic(NC组)和miR-3529-3p mimic(miR-3529-3p组)至卵巢癌SKOV-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转染效率。CCK-...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的携带情况以及阳性菌株对碘伏、戊二醛、氯己定、"84"消毒液的抗性。方法对某院2007年12月-2008年1月连续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acE△l-sull基因,测定其阳性菌株对上述4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qacE△1-sull阳性株10株(50.00%)。碘伏、戊二醛、氯己定、"84"消毒液对qacE△1-sull阳性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8.0~128.0μg/mL、16.0~256.0μg/mL、1.0~16.0μg/mL、4.0~64.0μg/mL。结论 qacE△1-sul1基因普遍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阳性菌株对碘伏、戊二醛、氯己定、"84"消毒液存在抗性差异,应合理使用消毒剂并增加作用时间,以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播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最适剂量;进一步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d分别用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治疗实验组大鼠,治疗结束后第22d剖杀大鼠,对检获的虫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三氯苯达唑对童虫体壁和肠壁的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低剂量组轻微,中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作用比低剂量组强,但尚不能致死虫体,而高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是致死性的;对照组大鼠检获的虫体未出现改变。结论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最适剂量为200?/?.d,它对斯氏狸殖吸虫的作用机理除了损伤虫体体壁外,还可破坏虫体肠壁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性颅脑损伤医院感染菌群变迁及耐药性现状,为有效控制急性颅脑损伤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32系统和K-B纸片法,对急性颅脑损伤医院感染菌群变迁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共分离出148株病原菌,G-条件致病菌逐渐成为主要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CRAB感染的治疗及其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AB临床资料,应用WHONET5.5软件统计其标本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5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标本888株,检出CRAB421株,检出率为47.4%,其中2011、2012和2013年检出率均在50.0%左右;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占73.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占61.3%,其次是神经外科病房,为12.4%。CRAB呈现高度耐药性,除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外,CRAB对检测的其他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米诺环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均高于非CR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年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5%),其次是米诺环素,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多80.0%。结论应继续加强CRAB监测,重点关注ICU及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4年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用mdfA测序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1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 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阳性率15.00%;ant(3")-Ⅰ阳性率20.00%;aph3'-Ⅰ阳性率100.00%;16SrRNA甲基化酶未检出;外排泵adeB基因阳性率95.00%。 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对应,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产aac(3)-Ⅰ、ant(3")-Ⅰ、aph3'-Ⅰ修饰酶基因和获得外排泵adeB 2种耐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连续分离株的多种耐药基因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1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菌膜蛋白oprD2基因、Tn21/Tn501型转座子编码基因merA、Ⅰ类整合子编码基因qacE△1-SU11、16S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1A。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A、tetB以及小多药外排泵基因star-2。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该株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TEM基因和OXA-10基因,检出OXA-2基因,且伴有OprD2缺失;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阳性,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1阳性;耐氨基糖苷类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阳性。未检出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1A和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A、tetB以及小多药外排泵基因smr-2。OXA-2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将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OXA氨基酸序列比较,与OXA-21型最为接近,但仍存在二个氨基酸序列差别。结论我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介导了细菌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探讨其量效关系和最适剂量。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A、B、C)和对照组D,每组1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dA、B、C组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50、100和200mg/(kg·d)×4d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15和22d剖杀大鼠,回收虫体。并计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称虫体湿重,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第1d,检虫率和虫体湿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第15d,中、高剂量组检虫率、减虫率及虫体湿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2d,检虫率、减虫率及虫体湿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疗效显著,但其杀虫过程缓慢,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提高,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最适治疗剂量为200mg/(kg·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