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14例老年IGR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病变组)61例和无血管病变组(无病变组)53例。病变组包括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35例、脑血管病变(CVD)患者2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病程、C反应蛋白水平比无病变组明显增高(P<0.05);各亚组与无病变组的比较也有相似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是老年IGR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IHD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心脑血管病变及IHD分别独立相关。结论对于老年IGR患者,除了年龄、高血压外,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3.
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缺血预适应可以延迟缺血心肌的致命性细胞损伤 ,表现为缩小梗死范围、减轻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等作用[1] 。 Ovizi等[2 ] 认为 ,临床上心肌梗死前多次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本文对 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临床资料一、对象 :1 994~ 1 998年 ,我院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0例 ,男 47例 ,女 1 3例 ,年龄 62~81岁 ,平均 65.0岁。其中 42例急性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史 ,其心绞痛发作时间为 1天~ 1 5年 ,大多为 3~ 4年 ,同…  相似文献   
4.
季芳  刘群  鲁广肃  石玉娥  王荫华  孙洁民 《临床荟萃》2003,18(21):1224-1226
目的 了解肺性脑病 (PEP)患者的记忆、定向、计算、常识及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损害。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MMSE) ,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Blessed痴呆量表 (BDS)对 16 0例肺性脑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4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肺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定向、记忆力、计算及回忆能力损害较严重 ,与正常组相比 (P <0 .0 1) ,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肺性脑病患者有定向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及回忆能力的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1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4例,应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 mg)和拜阿司匹林(每晚100 mg),对照组84例,仅予拜阿司匹林(100mg/d),随访2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12、18及24月检测血脂、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下肢动脉斑块积分.结果 干预组平均下肢动脉IMT和下肢动脉斑块积分,干预前分别为(1.21±0.17)mm和(3.7±2.3).干预后分别为(0.88±0.14)mm和(2.7±1.1),干预前后差异显著(均P<0.01).随访结束时,干预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组资料探讨影响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有关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ES)和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对 5 6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及头颅MRI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智能功能评定。先用HDS在 5 6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 ,时间不超过 2 0分钟 ,以教育程度划分分界值为 16~ 2 4分。然后再用MMSE检查 ,计分分界值根据文化水平调整。两者结合分为痴呆组 ( 16例 )和非痴呆组 ( 4 0例 ) ,以头颅MRI作比较。结果 :痴呆组梗死数目、梗死部位及是否为优势半球梗死与非痴呆组有明显差别。梗死数目越多 ,智能障碍越明显。梗死部位与智能障碍有明显相关。优势半球侧梗死 ,特别是丘脑、颞叶 ,与智能障碍有明显相关。结论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梗死数目、梗死部位及是否为优势半球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脑梗死与智能障碍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组资料探讨影响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ES)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56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及头颅MRI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智能功能评定。先用HDS在56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时间不超过20分钟,以教育程度划分分界值为16-24分。然后再用MMSE检查,计分分界值根据文化水平调整。两者结合分为痴呆组(16例)和非痴呆组(40例),以头颅MRI作比较。结果:痴呆组梗死数目、梗死部位及是否为优势半球梗死与非痴呆组有明显差别。梗死数目越多,智能障碍越明显。梗死部位与智能障碍有明显相关。优势半球侧梗死,特别是丘脑、颞叶,与智能障碍有明显相关。结论: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梗死数目、梗死部位及是否为优势半球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MT)检测,探讨预测老年冠心病的有效预测因子,预防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方法利用美国Acuson128xp/10超声诊断仪,探测≥60岁老年人128例,对68例可疑冠心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患者48例非冠心患者18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中3支病变组的颈动脉IMT硬化程度重于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P〈0.05)。结论颈动脉IMT检测,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检测,可作为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预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功能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PP)与左心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目的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组的平均PP显著增大,平均舒张压水平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动态PP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与PP<60mmHg者比较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LVSD)相对室壁厚度等均增高。E/A有下降趋势;与PP<60mmHg者比较,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 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发生左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在老年冠心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有文献报道为78.9%左右,而对冠心病的诊断,自冠状动脉造影(CAG)(下称冠脉造影)开展以来有了“金指标”。但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较之冠脉造影更容易。本文对58例伴有冠状动脉危险因子的老年患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