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2.
ERCP术后胰腺炎的药物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炎是ERCP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ERCP术后胰腺炎的药物预防研究,文章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胃粘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重复浸水束缚应激(WRS)制作 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TGFα及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TGFα主要位于正常粘膜增殖带细胞的胞质内,同时在胃腺基底部,主细胞及壁细胞上亦有表达,其表达部位较广泛;EGFR则定位于粘膜增殖带细胞的胞质及胞膜,以胞膜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腹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有较高死亡率。AP常规治疗为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我国中药治疗AP有较好的基础与历史,本文综述中药治疗A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比较高。现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酸药物治疗和外科食管切除术,两者均有不足之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内镜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就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大息肉的内镜处理—附189例(275颗)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岱云  李兆申 《内镜》1994,11(1):3-4
  相似文献   
7.
胰性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专  李兆申 《胰腺病学》2003,3(4):248-250
192 3年 L owell首次报道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精神状态异常。 194 1年 Rotherm ich等报告 8例胰腺炎并发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激动伴妄想及幻觉等脑神经症状 ,并首次称之为胰性脑病 (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由于其发生与胰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有关 ,故又称“酶性脑病”(enzy-matic encephalopathy) [1 ] 。本文就近年来对胰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一、发病率与病死率国外急性胰腺炎的胰性脑病发生率为 3% ~ 2 7% ,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 =2∶ 1)。国内自沈德芳 (196 5年 )和卢达志 (1979年 )共报告 12例胰…  相似文献   
8.
9.
加贝酯防治急性胰腺炎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国林  李兆申 《胰腺病学》2005,5(3):177-179
甲磺酸加贝酯(gabexate mesilate,GM)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研制的一种新的非肽类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胰腺炎的化学合成药物,分子质量为417,无免疫原性,副作用小。GM在人血中半衰期为55 s,由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易于渗入胰腺组织。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还可用于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本文就其防治AP作用机制、疗效评价、剂量及用法作一综述。一、GM防治AP机制1.抑制胰蛋白酶原激活及其引起的级联反应:AP发病主要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各种胰酶在胰腺炎中的发病起关键作用。胰酶除消化自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导致食管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在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不同手术方式制作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及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动物模型。于不同病程分批取得食管标本进行大体、光镜及电镜研究。结果:大体及光镜下见各实验组出现程度不等的食管炎症、糜烂、溃疡、上疫高度增生,D组病变最重、发病率最高,DG组次之,G组最轻。电镜下见G组表层细胞脱落,细胞间隙增宽,桥粒减少;D组损害较严重,细胞表面微褶明显减少、不规则,细胞膜不连续,细胞器变性;DG组兼见以上两种改变。结论:胃及十二指肠反流均可造成明显食管粘膜损伤。但不同的反流物引起的上疫病变表现及程度均有差别,在RE发生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