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荧光示踪法与染料法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有效性,为临床开展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活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实验兔共计60侧甲状腺,每侧甲状腺分别注射600 μmol· L-1的吲哚菁绿(ICG)和5 g· L-1的亚甲蓝0.02 mL.切除所探测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检测的淋巴结数量,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率和检出率.结果 荧光探测法和亚甲蓝染料法检出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分别为92.7%和70.8%,检出率分别为91.7%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方面荧光示踪法优于亚甲蓝染料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经目前常用化疗方案治疗,绝大多数能达到完全缓解,但也有部分病例难以取得缓解,或者复发后很难用一般剂量抗肿瘤药物再次取得缓解。我们于近年来采用 VP(长春新硷+强的松)方案基础上加大氨甲喋呤(MTX)剂量,并用门冬酰胺酶(ASP)“解救”治疗了小儿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步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我们联合应用大/中剂量氨甲喋吟(H/ID—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取得较好的疗效。10例初治 ALL 用 H/ID—MTX 治疗与15例未用 H/ID—MTX 对照,Kaplan~Meier 分析显示前者无病生存期较后者为长(P<0.05)。12例复发 ALL 用 H/ID—MTX 治疗(16例次)有效率为93.75%(15/16)。H/ID—MTX 近期副作用是可逆的。本文118例次 H/ID—MTX 治疗中无一例发生药物性死亡。  相似文献   
4.
在胆外科门诊的时候,我经常遇到咨询胆囊息肉的患者,很多人对此类疾病知之甚少,既对息肉充满了恐惧感,同时对切除胆囊怀有明显的排斥心理。下面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相关问题,希望对受此类问题困扰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下腹部陈旧手术切口做直肠癌标本取出和预防性造口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普通外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后行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应用了既往下腹部及盆腔脏器手术切口取出标本和预防性造口(观察组);选取同期情况相近的经左侧腹直肌切口取标本,经右下腹行预防性造口的直肠癌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出院时采用功能状态(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态。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造口袋首次渗漏时间、结直肠吻合口漏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539、0.879、0.866、0.774,χ2=6.508;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疼痛情况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695,7.614,6.677;P<0.05),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人次显著下降(χ2=5.213,P<0.05)。两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83.7±5.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4±5.2)分(t=2.906,P<0.05)。 结论对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行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患者,使用下腹部陈旧手术切口做标本取出和预防性造口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众所熟知,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急性传染病在小儿白血病患儿中发病情况如何,国内有关这方面资料甚少,现将我们1957~1984年所遇到的103例白血病患儿在住院期间所并发的急性传染病作一总结,介绍如下。一、有关白血病的概况: 性别:男62例、女41例。年龄:5月~12岁。2~10岁占89例(86.4%)。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4例(52.4%),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4例(42.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4.9%)。死因:有死因记录者63例中,计出血2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GCD)在胆道炎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症患者64例,采用PGCD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生命体征、每日引流量、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1次穿刺成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迅速,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黄疸指数下降,未发生大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PGCD治疗急性胆囊炎及胆管炎症的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肝炎对成人白血病的有益影响,近年国内已报告3例,但乙型肝炎对小儿白血病的影响如何,在国内尚未见到有此报道,为此,现将我们自1973年以来所遇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4例伴乙型肝炎与25例不伴乙型肝炎的生存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总结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尤其是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理念在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体现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所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病例,并以2011年5月为时间节点分为 A 组(节点前时段)、B 组(节点后时段),分别比较前后两组的(胆囊切除实行专病专治),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 B 组手术时间(78.1±6.6)min 少于 A 组(97.5±7.3)min,B 组术后住院时间(3.5±0.4)d 少于 A 组(5.6±0.5)d,出血量 B 组(68.9±7.2)ml 多于 A 组(56.7±7.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应成为腹腔镜术者的常规理念;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积累一定经验后,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可作为常规手术操作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模拟ALPPS术后AST、ALT、吲哚菁绿排泄试验、残余肝(肝中叶)再生率的变化,研究正常和肝硬化大鼠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与肝增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正常和肝硬化(通过CCl4综合法诱导成模)SD雄性大鼠各25只,两组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即术后1、3、7、10、14 d 组,每组5只大鼠,每个观测点分别抽血检测AST、ALT、ICG R15滞留率,取残余肝(肝中叶)称重,计算肝再生率。结果 两组大鼠AST、ALT术后均明显增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指标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7 d恢复正常,实验组则需要14 d才基本恢复。 ICG R15滞留率变化与其相似。术后残留的肝中叶体积和重量逐渐增生,但对照组明显快于实验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肝功能和肝增生呈正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大鼠ALPPS术后肝功能损害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恢复较对照组慢,肝功恢复与肝增生成正相关性。因此,术后肝脏体积可以作为评估肝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