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9篇
特种医学   4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CF 6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常见心血管疾病中血浆内线粒体偶联因子6(mitochondrial coupling factor 6,CF6)含量的变化,以探讨CF6在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CF6的含量(pg/ml).结果:正常健康人群血浆CF6含量为210.5±33.7pg/ml.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307.5±95.5pg/ml,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364.5±105.1,心力衰竭患者为351.2±104.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351.9±87.1,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466.4±136.3,p<0.01,与正常人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1或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266.3±69.3,心律失常患者为258.8±80.1,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肺动脉高压患者降低(159.3±122.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CF6含量明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CF6可能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变化的机制及其意义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高危人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血栓形成的部位有动脉、静脉和心腔内,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流缓慢瘀滞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危险因素。具备上述三项中的一项和(或)二至三项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血液的高凝状态可以是由于许多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使体内抗凝因子和凝血因子数量与功能失衡,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机械因素和(或)生物化学因素都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各种疾患导致静脉和心腔内血流缓慢瘀滞。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但比较复杂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建立AMI后CHF动物模型对研究人类CHF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建立此模型多采用结扎前降支法,但此方法死亡率高,制约了实验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老龄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诱发率的影响。方法雄性老龄Wistar大鼠(12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3),对照组常规饲养,实验组加喂依那普利。3个月后,描记体表Ⅰ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和P波时限。在体研究右房有效不应期(ERP)、房间传导时间(IACT)和心房对刺激的反应。用放免法测量血浆和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取心房组织制作切片,测量纤维组织占总区域的百分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P波时限和IACT缩短(P均<0.01)。实验组房颤诱发率较对照组低[30.8%(4/13)vs75%(9/12),P=0.027]。实验组左、右房组织匀浆AngⅡ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均<0.01)。实验组大鼠左房和右房纤维化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均<0.01)。结论老龄鼠长期应用依那普利后房颤诱发率降低,这可能是由于依那普利降低了心房纤维化程度,改善了心房传导。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发现心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心功能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提示ET水平可反映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定疗效的一个指标。此外,还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MI)泵衰竭者血浆ET水平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FH)者,但由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引起的CFH患者间血浆ET水平无明显差异,从而佐证了AMI泵衰竭系严重缺血缺氧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H)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浆 E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随着高血压病期的加重,其 ET 水平升高更显著,并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r=0.8040,p<0.01),伴脑梗塞及肾功能异常者,ET 水平亦升高,ET 与 CGRP 水平呈负相关(r=-0.5165.p<0.01),提示 ET 在 EH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经硝苯吡啶与巯甲丙脯酸治疗的 EH 患者血浆 ET 水平均降低、显示两种药物从不同角度均可减少 ET 的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7.
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制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冷冻左心室前壁与结扎前降支两种方法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后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8~10周龄SD健康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冷冻组(50只),结扎组(50只)、假手术组(20只)。手术后4周行心电图、心功能检查,取心脏组织行TTC、HE染色并观察其死亡率。结果手术后4周冷冻组大鼠死亡率为32%低于结扎组48%。与假手术组比较,冷冻组、结扎组大鼠心电图显示为心肌梗死,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和结扎组大鼠心肌切片、TTC染色可见100%梗死区;梗死区HE染色主要为瘢痕组织,假手术组未见心肌梗死。结论冷冻法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在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等方面等同于结扎法,且死亡率明显减低,冷冻左心室前壁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较结扎法更好。  相似文献   
8.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采用红外线显示生物组织中的表层下结构,分辨率高,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逐渐拓展,本文将对这一技术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OCT基本原理OCT利用宽带光源的短程相干特性对活体组织内部结构断层成像,其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血贴壁法培养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的可行性,寻找一种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示踪的方法。方法取6~8周龄雄性SD大鼠胫骨、股骨,收集骨髓腔冲洗悬液直接培养,经多次换液、传代,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CD44表达情况。以超顺磁氧化铁和P1代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孵育培养24h,普鲁士蓝染色评价标记效率,台盼蓝染色检验标记后细胞的活性。结果全血贴壁法培养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呈纤维细胞样生长,CD44阳性细胞比率为96%,不表达CD34。经超顺磁氧化铁标记后,普鲁士蓝染色标记效率为90%,标记后98%的细胞保持活性。结论全血贴壁法能成功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超顺磁氧化铁可以安全、有效地标记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犬腹部开放性损伤经海水浸泡后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方法:以成年杂种犬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腹部伤+海水浸泡组(A组,n=8)和单纯腹部伤组(B组,n=8)。观察实验动物致腹部开放性损伤前、后,经海水浸泡2 h及打捞出水后不同时间点心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肾素、脑钠肽等相关指标及病死率。并于致伤前及致伤后4 h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致伤后0.5 h至观察终点,A组犬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P<0.05,P<0.01),B组犬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致伤后A组犬肺动脉楔压显著上升,其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逐渐下降,打捞出水后仍继续下降(P<0.05,P<0.01),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B组犬腹部致伤前后其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无明显差异;致伤后A组犬血肾素、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B组犬血肾素、脑钠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